豐田和天汽的正式合作是二零零零年的7月中旬。

華國汽車政策規定,一個外資車企在華國的合作物件不能超過兩個。

到那時豐田已經用完了兩個合資企業的名額:川蜀的旅行車廠和天晶汽車。

天晶汽車是個只能生產1.6L排量以下的企業,這顯然不符合豐田的期望。

如果想擴大在華國的經營版圖,豐田必須要找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

上一世的豐田首先就想到了常汽,透過天晶汽車以股權的轉讓方式實現了重組。

2002年6月14日,常汽集團和天汽正式完成重組,造就了當時國內汽車界上最大的重組案,合併後於2003年9月更名為常汽豐田。

此時,豐田的合作伙伴就變成了常汽和川蜀旅行車兩家。

又是一汽出手,與川蜀成都各單位簽署協議將川蜀旅行車收歸麾下。

這樣,豐田的合作伙伴就變成了一家:常汽。

它滕出了一隻手就開始和廣汽勾勾搭搭。

萬峰在合約裡的那一條,就是為了這一刻準備的,直接斬斷豐田和廣汽合作的可能。

當然廣州政府如果將來執意要和豐田合作南灣也沒想法,只要按照合約你賠完我的錢,我退出你愛和誰合作就和誰合作去。

高達幾十億米元的賠償南灣是隻賺不賠。

廣汽方面的問題幾乎沒什麼後顧之憂了,要是能把豐田和常汽的合作也攪黃了,那麼豐田進入華國市場最低還要晚五年以上。

它再進入華國市場就的等華國汽車政策的再次開放了。

常汽和豐田的合作出於彌補企業短板的需要。

此時常汽的奧迪、寶來、捷達在中高階市場都有上佳的表現,它欠缺的就是家用小型車。

因此兩年後的收購天汽不但可以完善其產品結構,使常汽如虎添翼外,又能透過收購天汽促進與豐田汽車的合作,利用豐田公司在小型車領域強有力的開發實力,從而達到改變過於依賴德國大眾的現狀。

萬峰坐在辦公室裡皺著眉頭冥想了有一個小時,然後叫來了周黎明。

周黎明顛顛地跑來了。

“別嬉皮笑臉的,嚴肅點!你以前從安保公司過來的時候雖然也不著調,但起碼還保留了軍人的傳統。這幾年怎麼越混越完蛋了?都快當爹的人了,一天到晚的沒個正形。”

對於這個連襟,萬峰是該教訓的時候就教訓一番。

“是!萬總教訓的對,我一定有錯就改。”

“呵呵!是不是改完再犯呀?”

“嘿嘿!沒那意思。”

“改不改是你的事情,但是現在你給我打起精神,我要交給你兩個任務。”

一聽有任務了,周黎明瞬間就嚴肅起來。

現在集團裡和屁規模差不多的事情萬峰幾乎不管不問,但凡他佈置下來的任務基本都是大事兒。

大事兒就得有大事兒的態度。

“從公關部挑選能力最強的人組成兩個工作組,即刻動身一個去天晶汽車,一個去川蜀成都旅行車製造廠,聽清楚沒有?”

“選派得力的人去天晶汽車和成都旅行車製造廠。”

萬峰點頭:“就這兩個地方,目的!和對方談判合作的事情,條件:都是關於轎車生產的事情,和天晶汽車是關於中等排量和將來大排量轎車合作的事宜。和川蜀旅行車製造廠就是談轎車的事情,聽懂了沒有?”

“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