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能否在第三道防線上站穩腳跟,只是撤退後,恐怕就沒那麼容易再打回去了。

更加重要的是,第三道防線其實並不是一條完整的防線,而是分成了四段。

在最北面是以葉堡為中心的北部防線,也就是必須守主東駱沙的行政首都,以及向西挺進必須透過的山口。

主要還是為了守住葉堡,畢竟這座城市有著無比重要的政治意義。

此外,守衛葉堡的難度很低。

就算西陸集團的突擊行動取得了成功,突破第二道防線,因為有烏拉爾山擋著,所以只能從南面強攻葉堡,也就必須強攻包括車里雅賓斯克在內的,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的幾座大城市。

顯然,這需要投入足夠多的兵力,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如果西陸集團調集兵力去強攻葉堡,那還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短期內無法在其他方向上投入足夠多的兵力發起進攻,也就沒辦法拓展防線縱深,更不可能給東方集團施加壓力。

讓東方集團緩過氣,西陸集團就有得看了。

可見,就算在取得突破之後,西陸集團也未必會去強攻葉堡。

從西北戰區司令部發來的戰報看,當前的戰局符合這個判斷,即西陸集團把重點放在了南面的伏爾加格勒,不是中間的薩拉托夫,因此有理由相信,西陸集團的重點突擊方向是阿斯特拉罕。

這邊,面對的是第三條防線的中北段,即伊希姆河方向。

要說,這才是關鍵方向。

連線東方與西方的2條陸上動脈,第一干線鐵路與第二幹線鐵路,全都得從伊希姆河上透過!

此外,伊希姆河是第二防線東面,第一道天然防禦屏障。

要說的話,只要能守住伊希姆河,特別是幾座鐵路大橋,就能夠把敵人擋在這道防線的西邊。

西陸集團繼續向東推進,就必須耗費重兵突破伊希姆河防線。

只是,該方向上的防禦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原因只有一個,太遠了!

從第二道防線,闊海北面的阿特勞到伊希姆河,直線距離超過1000千米!

哪怕沿途幾乎全都是荒漠與平原,沒有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可如此遙遠的距離本身就是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關鍵還有,西陸集團其實並沒有要繼續向東推進的意圖。

簡單的說,在突破伊希姆河防線之後,還需要推進上千千米,才能到達梁夏帝國的西北地區,然後要繼續推進數千千米,才能到達梁夏帝國的腹地,而西陸集團根本就沒有完成進攻所需的兵力!

反過來看,從伊希姆河到阿特勞的1000多千米的荒漠,對東方集團地面部隊,何嘗不是一道天然屏障呢?

從軍事角度看,也沒有必要立即進軍伊希姆河。

主要就是,在進攻初期,兵力與資源都很緊張,因此就算要繼續向東推進,也要在其他方向穩定下來之後。

主要就是掃蕩闊海東岸。

這也是第三道防線的中南段,即從鹹海到闊海東岸。

從鹹海到伊希姆河,幾乎全是荒漠與沙漠,不但沒鐵路,公路都很少,基本上不存在需要防禦的必要。

要說的話,這也是最難防禦,卻必須得守住的方向。

關鍵就是後勤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