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聯隊裡面的攻擊機,全都留在大後方。

霍努島與紐蘭西海岸的距離超過了5000千米,別說艦載攻擊機,就連轟炸機,在滿載之後都需要加油機支援。

跟前幾天一樣,朱廷軒在天亮前就去吃了早飯,然後去航空作戰中心參加晨會,瞭解當天的任務安排。

還是戰備巡邏任務。

簡單的說,就是掛上2具大型副油箱,攜帶6枚KK9E與2枚KK10L,飛到霍努島東邊約1000千米之外,執行2個小時的巡邏任務。如果有需要,進行第二次空中加油,把巡邏時間延長4個小時。

關鍵,全程都有預警機協助。

其實,在朱廷軒他們參與晨會的時候,空軍的“指8C”已經升空,“油29A”也在為出動做準備。

要獲得2個小時的巡邏時間,“戰9B”需要在到達巡邏空域之前進行一次空中加油。

至於返航,沒什麼好顧慮的。

因為是在機場著陸,可以適當的降低著陸時的下降速度,所以就算是滿載彈藥,也不存在超重的問題。

再說,就算要去航母上著陸,可以提前放掉一部分燃油。

需要朱廷軒等飛行員關心的,其實是交戰原則。

在晨會上,輪值的聯隊長強調了一件事情,梵羅國已經參戰,而且是不宣而戰,紐蘭共和國極有可能在這幾天參戰。

不出所料的話,率先殺到的就是紐蘭空軍的戰略轟炸機。

為此,必須保持足夠高的警惕性,確保在接到由預警機下達的作戰指令後,能立即前出攔截來襲敵機。

此外,還要保護預警機。

正是如此,當天的巡邏部署有了變化。

3個大隊依然輪番出動,只是在到達巡邏空域之後,得留下一個中隊在預警機東面180度的扇形空域之內巡邏,並且前出150千米到200千米,確保在交戰之後,能為預警機提供掩護。

說得直接一點,紐蘭空軍很有可能會派戰鬥機長途奔襲!

在理論上,紐蘭空軍的F15戰鬥機只需要攜帶3具副油箱,再進行3次空中加油,就能夠伴隨轟炸機飛行5000千米。如果紐蘭空軍出動了預警機與電子戰機,就能支援戰鬥機襲擊帝國空軍的預警機。

顯然,紐蘭空軍並不缺乏加油機,其KC10是跟“油20A”相當的250噸級加油機,最多能裝載160餘噸燃油,差不多是“油29A”這類150噸級加油機的2倍。在飛行4000千米後,還能夠為作戰飛機提供80噸燃油,在理論上1架KC10就能支援8架F15A這種級別的重型戰鬥機。

只是突襲帝國空軍的預警機,4架F15A就足夠了。

換個角度,如果是帝國空軍發起長途奔襲,比如出動轟炸機襲擊紐蘭本土西海岸地區的軍事基地,也肯定會安排戰鬥機執行奔襲任務,重點打擊物件就是紐蘭預警機,為轟炸機群掃清障礙。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空軍與紐蘭空軍都偏愛重型戰鬥機的關鍵原因。

雖然調動大量的轟炸機、戰鬥機、加油機與預警機執行突擊任務,根本不可能做到絕對保密,只是在前期組織就會暴露意圖,但是在做介紹的時候,輪值的聯隊長沒有給出肯定的說法。

原因無二:帝國的偵查衛星系統一直處於癱瘓狀態。

雖然在9月份,隸屬於空軍的航天兵進行了數十次補網發射,往近地軌道運送了數十顆小型偵察衛星,但是這些衛星幾乎全都針對巨大陸,只有少數幾顆部署在監視北孤大陸的軌道上。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偵查衛星提供的偵查報告,最多有12小時的時間差。

此外,這些小型偵查衛星提供的情報還未必信得過。

掌握衛星軌跡,也就是執行規律,並不是什麼難事,紐蘭共和國本土有3部專門用來監視衛星的深空雷達。

如此一來,紐蘭軍隊在做部署的時候,就會避開帝國的偵查衛星。

只要充分利用12小時的時間差,比如讓轟炸機只是在西海岸的機場降落加油,就能夠發動突然襲擊。

以紐蘭空軍的組織能力,投入500百架轟炸機發起突擊不會存在多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