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之後,雷震霆沒有立即行動,而是耐心觀察了周邊環境,還同時給戰鬥手槍裝上消聲器。

一支小隊13名特種兵,不過負責拆彈的只有6人。

另外7個,都負責掩護。

按照雷震霆的安排,由他率領的第一小隊的7名特種兵在幼發拉底河北岸登陸,負責剷除守為北橋頭堡的敵人。第三小隊的7名特種兵在南邊上岸,對付南橋頭堡的敵人。第二小隊的7名特種兵留在後面做替補,等到前面2個小隊控制了橋頭之後再在北邊上岸,監視大橋北岸的伊軍營地。

要在控制大橋之後,三個小隊的爆破手才會駕駛橡皮摩托艇靠近橋墩。

其實,雷震霆已經有好幾年沒執行過類似的任務了。

在軍情局,主要乾的是要員警衛工作,偶爾會派去協助諜報人員,而且同樣以救援協助為主。

現在這種戰鬥任務,反到很少見。

不過,這是雷震霆的老本行。

檢查手槍之後,雷震霆壓下了固定在頭盔上面的雙目微光夜視儀。

這東西可是特種部隊的秘密武器,而且是他從軍情局搞來的。

其實,也是沾了陸軍航空兵的光。

出資研製單兵使用的微光夜視裝置的其實是陸軍航空兵,簡單說,其實是用來增強武裝直升機的夜間作戰能力。

雖然使用直升機搭載的夜視裝置,也能在夜間飛行,但是操作與使用很不方便,飛行高度不得低於150米,以避開地面的障礙物。原因很簡單,飛行員盯著下顯螢幕,根本無法及時發現前方的障礙。

有了可以佩戴使用的夜視儀,就不用盯著顯示螢幕,還能讓飛行員像在白天飛行一樣操控直升機。

正是如此,陸航才投資研製了能由飛行員佩戴的夜視儀。

關鍵,其實就是足夠小。

也就是因為足夠小,能夠安裝到飛行員頭盔上,而且總質量還不到2千克,才被軍情局看中。

稍加改進之後,就拿給特種部隊試用。

與陸航的相比,特種部隊的微光夜視儀還要輕一些。佩戴部分的質量只有1.5千克,不過由電池供電,因此持續工作時間還不到2個小時,如果需要長期在夜間活動,就需要多帶幾塊電池。

不過,微光夜視儀讓特種兵在夜間更加是如魚得水。

調整好夜視儀,雷震霆才朝身後的6名特種兵比劃出了戰鬥手語。

其實,也就是半分鐘的事情。

雷震霆走在最前面,旁邊是3名同樣使用戰鬥手槍的突擊手,而負責掩護的3名射手全都在後面。

為了保持隱蔽,避免驚擾附近的敵人,雷震霆他們不但使用了消聲器,還使用了專門配發給消聲武器的減裝藥槍彈。

其實,這種槍彈主要提供給軍情局的諜報人員使用,還主要用於暗殺行動。

減裝藥槍彈最大的優勢,就是發射的噪聲極為微弱。

原理也很簡單,彈丸的初速在每秒330米,也就是音速以下。

因為威力偏弱,所以減裝藥彈藥並不適合用來進行戰鬥。

簡單的說,就算打中了敵人,也未必能夠擊斃敵人。在激烈的戰鬥中,未必會有第二次開火機會。

其實,這也是特種兵更喜歡大威力戰鬥手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