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外,還在北岸設定了防禦陣地。
至於塞馬沃這邊的大橋,在7月下旬就被聯軍炸燬。
這是一座鐵路與公路兩用橋,而且在巴士X與巴格X之前只有這一條鐵路,為了阻止敵人向南部地區增兵,所以在開戰之後不久,聯軍就派攻擊機,用鐳射制導炸彈炸燬了這座大橋的3號橋墩。
此後,這座大橋就一直處於癱瘓狀態。
不然的話,第5陸戰師在佔領塞馬沃之後就會過河,奪取與控制大橋北面的橋頭堡。
再往上游方向,就是希納菲耶的那座大橋。
雖然在9月底,也就是攻打巴格X的作戰行動確定下來之後,丁鎮南才選中了希納菲耶大橋,但是早在一個多月之前的7月,丁鎮南就有了奪橋的想法,聯軍才一直沒有摧毀這座大橋。
要說的話,希納菲耶確實是一個較理想的渡河地點。
希納菲耶只是一座小鎮,常住居民還不到5萬,城區面積也就幾平方千米,還遠離人口眾多的大城市。
當然,問題也存在。
從希納菲耶出發只有一條路面狀況非常的糟糕,只能讓履帶式車輛透過的山路通往北面的蓋馬斯。
為了搞清楚這條山路的情況,丁鎮南還找軍情局幫過忙。
經過反覆偵查,最後才確認,這條山路只要進行必要的維護,就能讓25噸以內的輪式車輛通行。
當然,在少數路段需要派駐工程部隊。
關鍵還有,這條山路就只有大約30千米,因此就算要派駐工程部隊,也不需要動用太多的兵力。
只要妥善處理,就能解決後勤保障方面的問題。
在希納菲耶的上游,就是納傑X。
這是一座擁有數十萬居民的中等城市,還是納傑X省的省府,更是大巴格X地區的南方門戶。
顯然,對於兵力有限的聯軍來說,必須儘量避開人口眾多的城市。
不說別的,只是佔領控制納傑X就得投入數千兵力。
其實,越往北越靠近巴格X,渡河難度就越大。
可見,希納菲耶大橋就是需好的選擇。
正是如此,在持續了2個多月的空中打擊當中,聯軍一直沒對這座大橋下狠手,只是為了阻止伊拉克軍隊使用大橋,炸斷了一截橋面,此後一直保持相當強度的壓制,讓大橋無法正常使用。
至於修復被炸斷的橋面,並不是什麼難事。
因為橋面跨度,也就是相鄰兩座橋墩的間隔距離不到100米,所以理論上,只需要動用兩座跨度為100米的大型機械橋,就能讓大橋恢復通行,並且達到設計承載量,以即最快的通行速度。
在9月底,陸軍就送了3套大型機械器橋過來。
當然,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奪取大橋。
受前面眾多因素的影響,伊拉克軍方一直不太重視這座大橋,覺得聯軍不大可能從這裡渡河。
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希納菲耶大橋有40多年的歷史,建於殖民地時期,設計標準非常低,比如最多隻能允許40噸車輛通行。
僅此一點,就大幅度的降低了大橋的軍事價值。
不要忘了,在聯軍的主戰裝備中,ZT99B在全披掛狀態下接近60噸,自行榴彈炮與遠端火箭炮的戰鬥全重超過45噸,即便是步兵戰車,在掛上了爆炸式反應裝甲之後,都達到了36噸。
其實,只要坦克過不去,這座橋就沒多大價值。
正是如此,伊拉克軍隊一直沒有炸掉這座大橋,還打算在這邊做文章,比如引誘聯軍來攻打這座大橋。
當然,伊拉克軍隊也做好了萬全準備。
比如,在所有的橋墩上都安裝了數百千克炸藥,以及遙控引爆器,確保在必要的時候能炸燬大橋。
只要炸燬一座橋墩,就能讓這座大橋徹底完蛋。
道理也很簡單,還沒有製造跨度超過100米的機械橋的技術!
其實,大部分機械橋的跨度在50米左右,全球就只有帝國陸軍不惜血本,開發出了跨度達到100米的機械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