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ZT80,因為需要增大油箱的容積,導致車體尺寸沒辦法縮小,結果為了控制住戰鬥質量,就只能削弱裝甲厚度。

柴油機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隨技術進步得到了解決。

比如,過去的柴油機對油品都很挑剔,為ZT99研製的雙增壓柴油機,甚至能直接使用汽油!又比如,柴油機的低溫啟動效能很糟糕,透過安裝小功率的輔助發動機,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關鍵還有,在雙增壓系統的助力之下,柴油機的效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就拿啟動速度來說,雙增壓柴油機不比燃氣輪機差多少。在2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海平面高度,冷車啟動達到最大輸出功率也就只需要20秒鐘。理想情況下,能在大約7秒鐘之內,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30千米。

要說的話,ZT99的起步速度絕對不算慢。

配備燃氣輪機,以機動效能見長,戰鬥全重40多噸的T80,從靜止到每小時30千米的加速時間都接近6秒。同樣配備了燃氣輪機,戰鬥全重達到64噸的M1A1,加速時間差不多7秒。

如果ZT99採用1500馬力燃氣輪機,加速時間為6.4秒。

可見,使用燃氣輪機的提高幅度並不明顯。

由此帶來的問題卻非常突出。

要達到450千米的公路行程,ZT99得擁有1800升的內部油箱容積,而在使用柴油機的情況下,即便是把油箱容積縮小到1200升,都能達到550千米的行程,擴大到1500升就能達到700千米。

千萬不要小看幾百升的內部容積。

在最後定型的時候,ZT99內部油箱的容積就只有1200升,節省的空間,多裝了12發炮彈。

如果採用燃氣輪機,ZT99的彈藥基數會低於40發!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陸軍決心使用柴油機的一個主要原因。

至於作戰行程,可以透過搭載外部油箱來解決。

在裝上一具容積為1000升的外部油箱時,ZT99的公路行程能達到900千米。

關鍵還有,ZT99在理論上能掛2具這樣的副油箱,把公路行程提高到1300千米!

當然,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ZT99的柴油發動機的無保養故障週期,在理論上最多也就只有1000千米。履帶與懸掛系統的維護週期也在1000千米之內,因此超過1000千米的行程沒有任何實戰意義。

因為外掛油箱會阻擋向後的射界,所以在執行作戰任務之前,車長往往會直接拋棄外掛油箱。

在補給的時候,劉尊山下令,讓所有坦克拋棄外掛油箱,並且利用加油的功夫做了最後的檢查與維護。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ZT99AL是專門為陸戰隊開發的坦克,面向的濱海地區,因此在某些方面,沒有考慮到在內陸作戰的情況。

最突出的,其實是空調系統。

ZT99AL使用的還是第一代空調系統,不是ZT99B的第二代空調系統。

在把ZT99AG出口給巴鐵等盟友之後,帝國陸軍獲得的主要反饋資訊,就是空調的功率嚴重不足,在低緯度的熱帶,特別是熱帶沙漠裡面,製冷效果很糟糕,從而削弱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

坦克兵熱得受不了,不願意呆在坦克裡面,坦克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部署在巴鐵的帝國陸軍,也反饋過空調的問題。

因為車內溫度太高,所以駐巴鐵的帝國陸軍還專門做了規定,把坦克兵在夏季的作訓時間限制在2個小時之內。在兩個作訓週期之間,至少提供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並做好防暑準備,比如提供消暑解渴的清涼飲品。

和平時期,還不是什麼問題。

到了戰爭時期,坦克無法長時間作戰,那肯定是大問題!

關鍵,受到影響的不止是坦克兵。

如果溫度太高,很多電子裝置都無法正常工作。

其實,這也是ZT99的熱成像儀一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結果就是,ZT99B採用了功率更大的第二代車載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