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白沙瓦基地後,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李天凌就搞清楚了這次任務。

這是一次長途奔襲行動。

說得簡單一點,李天凌他們執行的是前進護航任務,在前方引開敵人的防空戰鬥機,掩護後方的轟炸機到達發射導彈的空域,並且順利投射攜帶的巡航導彈,最後掩護轟炸機飛離危險空域。

這類任務,其實算不上特殊。

雖然在巡航導彈大行其道的當今,轟炸機已經不再進行凌空轟炸,在幾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外投射巡航導彈,但是巡航導彈不是萬能的,也不是說轟炸機一定能夠在相對安全的地方發射導彈。

在某些情況下,轟炸機依然需要以身犯險。

其實,也就是巡航導彈的射程不夠遠!

帝國空軍裝備的第一代巡航導彈,發射重量達到了3噸,射程卻只有500千米。

以當時的標準,這已經很不錯了。

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威力,也是戰鬥部不能太小,也只能適當降低射程指標,減少搭載的燃料。

此外,巡航導彈的射程並非越遠越好。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其實都不需要太遠的射程,提供更遠的射程,只會導致巡航導彈的價格攀升。

可見,關鍵仍然是成本。

按照傳聞,帝國空軍早對巡航導彈的“價格”做了硬性限制。在動員體系之下,巡航導彈的出廠價格不得高於同當量非制導炸彈的50倍,最好控制在20倍以內,確保能在戰時大批次生產。

帶風偏修正能力的500千克航空炸彈的出廠價,僅為5000金元。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戰時標準大批次生產,巡航導彈的單價得低於25萬金元,最好能控制在10萬金元以內。

這個要求等於限制了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

當然,帝國空軍的做法可以理解。

如果為了追求射程,導致巡航導彈的價格太過昂貴,那還不如多造一些轟炸機,或者用彈道導彈。

正是如此,“蛇矛”早期型的射程才1000千米出頭。

後來的改進型,採用渦扇發動機,射程達到了1200千米。最新的型號在縮小了戰鬥部之後,也才1500千米。

這個射程,絕大部分時候是綽綽有餘。

顯然,這麼說,表示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情況下並不夠用。

這些特殊情況,包括對西駱沙首都莫薩城進行戰略轟炸。

當然,這裡面還需要考慮巡航導彈的突防效率。

雖然巡航導彈的突防率極高,在之前的一個多月裡,也就是在轟炸伊拉克的戰鬥中,巡航導彈的表現非常突出,但是做為全球第一支研製與使用巡航導彈的軍隊,帝國空軍其實早知道,巡航導彈能有那麼高的突防率,並不是難以擊落,而是難以被發現,也就不存在被擊落的問題。

只要能夠發現巡航導彈,擊落就不是難事。

在帝國空軍進行的演練當中,早已經證明,攔截巡航導彈的關鍵,其實就是及時的發現巡航導彈。

像伊拉克這類國家,顯然沒有及時發現巡航導彈的能力。

可是,西駱沙就不同了。

西駱沙的防空實力,在西陸集團當中排名第一,甚至在迢曼帝國之上,只是高射炮就擁有差不多10萬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