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突然發難(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後,周湧濤親自給所有盟國領導人,以及出兵參與聯合部隊的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打了電話。
忙到今天凌晨,給幾十位國家領導人,周湧濤把同一番話說了幾十遍。
主要就是,挑明帝國在此事上的基本立場。
肯定不會妥協,哪怕跟以迢曼帝國為首的西陸集團直接交戰。
用周湧濤的話來說:能夠談就繼續談,要打也奉陪,任何性質的恫嚇與威脅對帝國都沒有用。
在關係道義的事上,帝國絕不會妥協!
休息4個小時,周湧濤就召集外交大臣等主要外交官員,召開了外交系統高階會議。
顯然,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穩住外交。
雖然說有幾十個盟國與友好國家,但是在迢曼帝國無端指責的情況下,帝國得爭取獲得更多國家的同情與支援。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透過外交行動佔領道義制高點。
只是,在科威特這件事情上,還真是扯不清道不明。
在歷史上,科威特確實是伊拉克的一個省。
上次大戰期間,梁夏帝國攻佔波沙灣之後,為了增強對波沙灣的控制力度,也為了打擊前宗主國,布蘭王國在當地的影響力,透過軍事佔領強行把科威特分割了出來,並且扶持了現在的科威特王室。
為此,還由帝國皇帝冊封科威特國王,併為科威特王室提供安全擔保。
這個安排,還跟忒爾共和國有關。
一個四分五裂的穆阿族,明顯更加有利於忒爾共和國在當地重建殖民統治秩序,也就更符合忒爾共和國的利益。
至於迢曼帝國,為了維護與忒爾共和國的有好關係,並沒有表示反對。
戰後,科威特也是依靠跟梁夏帝國的關係,才獲得國際社會承認。
至於發現油田,那是後來的事情。
在讓科威特獨立出來的時候,梁夏當局的意圖,其實只是希望在波沙灣地區獲得一塊牢固的立足之地。
簡單的說,就是把科威特當成了控制波沙灣的軍事要塞。
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因為有了科威特這個立足點,所以帝國當局對伊拉克一直都不太感冒,也由此釀造了現在的這個局面。
要扯的話,關鍵就一點。
在獨立建國時,伊拉克當局承認科威特同樣是獨立國家,並建立外交關係,等於放棄了領土訴求。
至於現在的侯賽因政權,那是靠政變上臺。
這也是帝國在外交上進行反擊的主要理由。
哪怕侯賽因是透過政變上臺,只要宣稱自己是伊拉克唯一的合法政權,就應該繼承前政府的衣缽。
關鍵還有,在侯賽因上臺時,科威特已經是得到全球公認的獨立國家。
如果每個新政府在上臺後都推翻一切,這個世界就徹底的亂套了。
再說,迢曼帝國與西陸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同樣承認了科威特。
現在,還拿科威特說事,明顯是無中生有!
只是,外交努力顯然無法化解當前的危機。
要說的話,任何手段都無法化解當前危機。
也就在上午的時候,軍情局送來了一份絕對可靠的情報。
昨天晚上,迢曼帝國就已經開始進行戰爭動員,至少有120躺列車開始向駱沙民主共和國東部邊境地區運送武器裝備與作戰物資,而且所有主力部隊的官兵,都收到了立即歸隊的命令。
迢曼帝國,已經開始為戰爭做裝備了!
此外,西陸集團幾個主要成員國也在進行動員。
駱沙民主共和國的60個常備師都已進入戰備狀態,空軍加大了在東部邊境地區的巡邏力度。
即便是在北夕落洋,局勢都已經萬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