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伊拉克防空部隊才在迢曼顧問的幫助下,總結了一套全新戰術。

簡單的說,就是不定時開機,在搜尋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之後就轉移部署陣地,避免在一處地點呆得太久。

除非處於交戰狀態,不然雷達在一處陣地停留的時間絕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即便爆發戰鬥,也就是發現了敵人的來襲機群,也要盡最大努力,把部署時間控制在一個半小時之內。

哪怕對手有強大的電子偵查能力,也很難及時發起攻擊。

這套戰術說起來很簡答,可是具體實施的難度卻非常大。

關鍵就是,在很多時候,在一處陣地上的部署時間,不是由阿卜杜拉決定,是由上級指揮官決定。

如果戰鬥已經打響,附近又沒有支援力量,上級指揮官肯定會讓雷達繼續工作。

其實,之前的幾天一直如此。

因為面向沙烏地的雷達太少,而且遭到了梁夏空軍那些電子偵察機的干擾,導致附近幾部固定部署的雷達無法正常工作,也就需要阿卜杜拉的這部雷達執行警戒任務,所以在每處陣地的部署時間超過了6個小時,而且轉移距離也不是很遠,或者說雷達的活動範圍受到了嚴格限制。

要說的話,其實也就是在4處陣地上轉圈。

正是如此,阿卜杜拉一直在擔心,梁夏空軍已經掌握了部署規律,因此繼續留在該地的風險極大。

為此,阿卜杜拉還在下午的時候發出請求,希望把部署位置向北移動50千米。

可惜的是,該請求被否決了。

傍晚,巴士拉那邊就發來了訊息,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已宣告失敗,聯合部隊在凌晨發起打擊的可能性極大。

為此,作戰部隊都必須及時進入戰備狀態。

往北轉移,得花費幾個小時,無法在凌晨進入戰備狀態。

阿卜杜拉已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做了最大努力,在收到命令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之前從來沒有去過的5號陣位。

按照他的判斷,如果聯合部隊在凌晨發起空中打擊,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毀由他指揮的這部雷達。

其實,這個判斷沒有錯。

可惜的是,阿卜杜拉不知道,他的一舉一動全都在監視之中。

在南面200多千米之外,與沙烏地的邊境往南,在大約11000米的高空,唯一部署到位的那架“指10A”正沿著跟邊境平行的航向飛行,用合成孔徑雷達搜尋北面荒漠,而且早就發現了那支車隊。

只是,在雷達合成的影象上,分辨不出是雷達載車,或者是坦克戰車

不過,也不需要“指10A”做出判斷。

在發現了這支車隊之後,“指10A”就已發出訊息,聯絡了在2天前秘密進入伊拉克境內的特種部隊。

該部隊的任務,就是尋找那部機動部署的防空警戒雷達。

陸軍的幾架大型直升機透過轉場飛行,在8月3日夜間,把特種部隊與4輛越野車送入了伊拉克境內。

為了保密,這些隸屬特種部隊司令部的直升機,沒在沙烏地境內停留,而且在往返途中各進行了一次空中加油。因為直升機的飛行速度慢,所以空軍還專門抽調了4架特種加油機提供支援。

這陣仗可不是一般的大!

碰巧的是,這支特種部隊恰好就在伊軍的雷達陣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