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鋪天蓋地(第1/4頁)
章節報錯
荒漠深處。
道路盡頭,一支規模龐大的軍用車隊已經停了下來。
其實,荒漠裡面根本就沒有道路,所謂的道路,其實就是碾壓出來的車轍。
在警衛部隊散開後,車隊裡的官兵才忙碌起來,主要就是展開八軸載重卡車搭載的對空搜尋雷達。
要讓雷達正常工作,還需要其他輔助車輛,比如電力供應車。
這套機動部署對空搜尋雷達,去年才花巨資從迢曼帝國引進,主要用途就是填補防空網上的漏洞。
其實,這部雷達是伊拉克軍隊擁有的少數從迢曼帝國進口的先進裝備之一。
伊軍的大部分主戰裝備,都是從駱沙民主共和國或者洛克國進口,此外還從羅利王國購買了一些。
究其原因,無非是迢曼帝國的武器裝備都非常昂貴,很多還是“非賣品”。
如果不是迫切需要,而且其他國家的雷達滿足不了需求,伊拉克也不會花巨資引進這部雷達。
簡單的說,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的防空系統全都針對波伊國,防空雷達沿著北部邊境線部署,而面對南邊,朝著沙烏地與科威特這邊,數百千米的邊境線上,就沒有幾部防空雷達。
在兩伊戰爭期間也不需要提防南面的鄰國。
正是如此,在決定入侵科威特的時候,伊拉克才採購了4套機動部署雷達,用來堵住防空網上的漏洞。
迄今為止,交付的就只有這一部,另外3部還沒有到貨。
這部雷達的價值就體現在“機動部署”上。
在理論上,這套雷達系統需要部署在預先設定的陣地上,不過在實戰當中,往往是臨時設定陣地。
當然,在伊拉克的荒漠裡面,並不存在預設陣地的說法。
即便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之下,也只需半個小時,就能夠讓雷達從行軍狀態轉為工作狀態。
關鍵還有,雷達車能夠在15分鐘內撤離部署陣地。
由此帶來的最為巨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雷達在需要的時候開機,在不需要的時候保持隱蔽狀態。
如果有遭到襲擊的可能,還可以頻繁轉移部署陣地。
只是,阿卜杜拉很清楚,這部雷達必然是敵人的眼中釘與肉中刺。
做為該營的指揮官,阿卜杜拉在去年去了迢曼帝國,接受了大半年的培訓,其中就包括基本戰術。
在回國前,他還以觀察員身份到迢曼軍隊實習了三個月,參與了聯合軍事演習。
關鍵就是,在迢曼軍隊當中,這種機動部署的防空雷達,其實都是編在集團軍的防空部隊裡,執行的野戰防空任務,在突擊的時候為裝甲突擊部隊提供防空掩護,並不是用來執行要地防空任務。
由此導致的問題是,該雷達的持續工作時間並不長,可靠性偏低。
這就對戰術使用提出了要求,不能讓雷達長時間的處於工作狀態,最好能夠在其他防空系統的配合下使用。
顯然,在迢曼軍隊當中,這不是問題。
迢曼軍隊有足夠的遠端搜尋雷達,還有大量預警指揮機,並不需要讓集團軍的防空雷達充當主力。
通常都是在收到預警之後再啟動。
在伊拉克軍隊,根本不存在這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