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導彈出現的位置來看,發射反坦克導彈的是一輛突前執行偵查任務,處在戰線北面的騎兵戰車。

騎兵戰車為什麼要開火,以及在朝誰開火?

“在那邊,BMP戰車!”

在營部參謀指示下,丁鎮南很快就找到了那輛正在快速行駛,而且位置明顯更加靠前的步兵戰車。

那是一輛同樣從駱沙民主共和國進口的BMP1步兵戰車。

在外觀上,這輛步兵戰車最為顯著的標誌,就是架在73毫米低壓滑膛炮炮管上的反坦克導彈發射架。

關鍵,戰車正在朝北面狂奔。

顯然,那輛伊拉克的步兵戰車在此之前很有可能已經越過邊境線,只是並沒深入沙烏地境內。

大概是搞不清楚邊境對面的情況,或許只是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務,象徵性的越過邊境線。

或許,只是在邊境附近試探一番。

不管怎樣,那輛伊拉克戰車在越過邊境之後就立即轉向返回。

“長官!”

“看到了!”

邊境對面,之前已經排好佇列的幾輛伊拉克坦克開火了,而且瞄準的就是那枚反坦克導彈出現的方向。

顯然,敵人看到了導彈。

在理論上,如果能夠及時摧毀發射導彈的戰車,就能讓導彈脫靶,因為重型反坦克導彈採用的是線導控制。

沒有戰車控制,導彈就只會直線飛行。

比導彈飛得快,而且能夠摧毀戰車的,也只有坦克炮打出的炮彈。

用不著使用穿甲彈,破甲彈或者榴彈就行。

可問題是,伊拉克坦克的炮擊根本就沒有準頭可言。

要說的話,伊拉克坦克肯定沒有看到那輛騎兵戰車,因為瞄準的位置,其實全都在騎兵戰車前方。

原因也很簡單,“弩炮8”重型反坦克導彈採用由高壓氣體推動的冷發射原理,在推出發射管之後才讓發動機點火。

如此一來,等發動機發出可見光,導彈已經飛離了戰車,並飛行了數十米。

這麼設計,就是為了讓戰車保持隱蔽。

十多秒鐘之後,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傳到了。

顯然,坦克炮開火的聲響可不是一般的大。

丁鎮南清楚的看到,伊拉克坦克打出的十幾枚炮彈,幾乎全都落到那輛藏在沙丘後面的騎兵戰車前方。

此外,那輛騎兵戰車根本就沒有動彈。

在發射導彈的時候,騎兵戰車只把炮塔露出來,車體藏在沙丘的後面,因此被炮彈打中的機率並不高。

要跑起來,反到有可能捱揍。

當然,在導彈命中目標之前,騎兵戰車也不能運動。

就像前面說的,“弩炮8”反坦克導彈為線控制導,在導彈命中目標之前,需要由射手控制。

導彈的平均飛行速度不到每秒200米,因此向幾千米外的目標開火時,需要飛行很長的時間。

在坦克炮開火的轟鳴聲傳來之後,邊境線附近,那輛還在狂奔的BMP1戰車突然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