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等什麼!?

難道是陸戰隊的坦克沒藏好?

想到這裡,丁鎮南還特意觀察了一下那些借地形隱蔽的坦克與戰車。

這個擔心明顯有點多餘。

要說的話,夜色與距離就是最佳掩護。

雖然由駱沙民主共和國研製生產,與迢曼帝國聯合推銷的T72,也號稱是第三代主戰坦克,出口的T72M為廣大第三方國家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買到,效能最好的主戰坦克,比如配備了威力巨大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擁有不錯的機動效能,但是T72本身就是低配版的備胎,出口型就更加低劣了。

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不上“ZT80DG”等經過現代化改進的第二代主戰坦克。

比如為了降低成本,依然採用早就被淘汰的機械彈道計算機。

關鍵還有,因為沒有可靠的雙向穩定系統,所以行進間射擊能力幾乎為零,而且缺乏可信的夜戰能力。

在出口的T72M上面,使用的都是由駱沙民主共和國研製的主動紅外夜視儀,沒有配備迢曼與洛克企業合作開發的紅外成像夜視儀,因此T72M在夜間的戰鬥力,更像拿來宣傳的噱頭。

靠紅外探照燈,其夜間觀察距離不會超過1000米。

有趣的是,配備了紅外成像夜視儀的坦克,能夠在2倍於此的距離上,觀察到紅外探照燈發出的輻射。

顯然,T72M有夜盲症,根本就不適合在夜間作戰。

伊拉克人肯定沒有發現埋伏在2000米之外的“ZT99AL”。

至於空中偵查,更加不可能。

在經過白天的戰鬥之後,伊拉克空軍早已老實下來,而且伊拉克空軍沒有幾架能在夜間出動的偵察機。

顯然,伊拉克裝甲部隊的指揮官肯定早就接到命令。

他們的任務只是到邊境線上示威,也就在做做樣子,而不是真的要入侵沙烏地。

其實,這完全能夠理解。

丟掉了制空權,根本不可能在地面戰爭中佔到便宜,更別說讓裝甲部隊在沒有依託的情況下推進數百千米。

從邊境線往南數百千米,全是人跡罕至的荒漠。

就算沿途有幾處綠洲與城鎮,也不足以為裝甲部隊提供支援,就連基本的水供應都保證不了。

讓裝甲部隊到邊境附近駐紮,更多是為了展示軍事存在,也就是挑戰由聯合部隊司令部設定的禁飛區。

說得更加直接一些,就算告訴伊拉克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南面一個敵人都沒有,他也不會率領部隊越過邊境線。

看來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長官,快看!”

在丁鎮南猶豫要不要動身返回的時候,旁邊的營部參謀突然大聲喊叫起來。

其實,在營部參謀喊叫出來之前,丁鎮南就看到了右前方的那個快速移動,而且十分刺眼的光點。

只是,等到他拿起微光望遠鏡的時候,光點已經消失了。

錯覺?

營部參謀也看到了,肯定不會是錯覺。

那是一枚騎兵戰車發射的重型反坦克導彈。

導彈採用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幾秒鐘,在把導彈推進到每秒250米之後就停止工作。

正是如此,那個光點只存在了幾秒鐘。

導彈已經射出,正朝著目標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