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遠征,跟以往不同的是,白止戰沒有在“浦”號上,而是以“秦嶺”號為旗艦。

其實,這是在給李銘博面子。

雖然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的官兵知道李銘博是誰,但是大家都把他當參謀長看待,沒幾個人覺得他是司令官。

如果白止戰仍然留在“浦”號上,會顯得非常尷尬。

在很多老兵的眼裡,白止戰才是他們的司令官,而且只有白止戰才有資格擔任他們的司令官。

要說的話,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現在的這班隊伍就是白止戰的嫡系。

很多軍官,特別是艦長這個級別的中高階軍官,為了能夠追隨白止戰,已經多次放棄晉升的機會。

白止戰留在“浦”號上,就只會讓李銘博的司令官頭銜成為擺設。

當然,“秦嶺”號上的空間更加寬敞,更適合充當艦隊旗艦。

最為重要的是,此次的作戰行動基本沒有秘密可言,肯定是一場硬仗,對保密的要求不太高。

這是拖上幾個月的必然結果。

帝國海軍鉚足了勁的做準備,別說尼茲與斯普,哪怕是白痴都能想到,接下來遭到攻擊的就是霍瓦依群島。

不過,耽擱的幾個月沒有白白浪費掉。

在此期間,白止戰召集衛軍、李傑與金洪等特混艦隊司令官,還有周湧濤等一批年輕有為的參謀軍官,就攻打霍瓦依群島的行動反覆磋商,並擬定了一整套,準確說是好幾套作戰方案。

這些作戰方案,全都著重提到“強攻”的局面。

當然,要怎麼強攻,那就是門藝術了。

在著手擬定作戰計劃的時候,白止戰就已發現,攻打霍瓦依群島的難度其實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這是衛軍與理解的功勞,尤其是衛軍。

在白止戰帶著艦隊遠征陸心海的時候,衛軍與李傑沒有偷閒,抓住有限的時間,在中轉島那邊做足了功夫。

當時,提出搶攻萊桑島與加德納島的就是衛軍。

要說的話,這也是白止戰比較喜歡衛軍的關鍵所在。

這傢伙從來不會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只要到了戰場上,他就表現得非常積極。

用劉長勳的話來說,簡直是一條放出去的獵犬。

在中轉島站穩腳跟之後,衛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動陸戰隊,趕在紐蘭軍隊做出調整前,強攻東邊的萊桑島與加德納島。

這次行動非常充分的體現出了衛軍的指揮風格。

簡單的說,也就是粗總有細。

在發動進攻前,衛軍給當時在中轉島上苦戰的陸戰隊安排了一項任務,動用巡邏機,在夜間向萊桑島與加德納島各運送一支偵查小隊,搞清楚兩座島嶼上的情況,從而確定是否能夠透過突襲拿下這兩座島嶼。

正是這個安排,讓衛軍發現,這兩座島嶼的守備兵力並不多,而且戰鬥力極弱。

關鍵就是,紐蘭軍隊只是利用這兩座島嶼為夜間行動的部隊提供支援,並沒有想過要在這兩座島嶼上部署防禦部隊。

當時,紐蘭軍隊的防衛重點是中轉島,並認為,在守不住中轉島的情況下,也守不住東邊的小島。

紐蘭海軍已被擊潰,投送能力大幅度降低,紐蘭軍隊也只能放棄次要島嶼,集中兵力守衛東邊的大島。

正是如此,衛軍才決定突襲萊桑島與加德納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