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2/2頁)
章節報錯
首先向迢曼帝國提出來,除尊重這個頭號盟友之外,也是為了消除最大的障礙。
沒有迢曼帝國參與,只是由梁夏帝國牽頭,這個國際組織的價值,以及在戰後國際社會的影響力都將大打折扣。
此外,甚至存在在戰後跟迢曼帝國發生軍事對抗的可能。
總而言之,薛遠征在努力爭取獲得更加全面的勝利,也就得在軍事行動上,繼續堅持原先的戰略方針。
直接進軍紐蘭本土。
在戰前擬定的所有戰略計劃當中,都格外強調,必須在掌握戰略優勢之後集中全部力量進軍紐蘭本土。
絕對不能在此之外浪費兵力!
要說的話,出兵梵炎洋,攻佔波沙灣,以及殺入陸心海,其實都是在為圍攻紐蘭聯邦做準備。
之前已經提到,迢曼帝國將承擔從夕落洋進軍孤大陸的重任。
任何分兵行動,都將導致錯失全面勝利的結果。
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不止薛遠征,還有王開元。
這或許是在他身上,唯一讓白止戰比較欣賞的特點。
這麼多年,白止戰並沒有因為王開元的特殊身份而對其產生偏見,就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有那麼一絲理想的光芒。
正是如此,王開元跟其他的情報人員不大一樣。
毫無疑問,白止戰同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像白止戰這些,參與過上次大戰,而且在戰後主導帝國軍事建設的少壯派將領,幾乎全都有理想主義情懷。
在海軍中,特別的突出。
不止是白止戰,還有劉向東與劉向真,以及桂伯勇。哪怕在劉長勳與賀永興的身上,同樣能夠看到理想主義的光芒。
其實,這跟在上次大戰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用廉旭升的話來說,任何參加與經歷過那場殘酷的戰爭,在戰鬥中活了下來的軍人,都會萌生永久結束戰爭的念頭。
哪怕,這個念頭是那麼的不現實。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問題。
像白止戰這些,能夠在上次大戰中倖存下來的,而且成為高階將領的,全都有著傑出的個人才幹。
因為有強大的個人能力,所以他們才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朝理想奮鬥。
只是,在現實面前,理想主義光芒終究會消散,然後就會變得更加的現實。
其實,也直到這個時候,白止戰才想明白,在20多年之前,帝國的統帥為什麼要坐下來跟敵人談判。
理想是奮勇前進的主要動力,可是並沒有強大到能夠戰勝所有的艱難險阻。
到了最後,即便是始武大帝這般偉大的統帥都得向現實低頭,要不然當年也不會在葉堡調轉馬頭。
薛遠征會向現實低頭嗎?
或者說會在什麼時候向現實低頭?
不管怎樣,在王開元這,白止戰獲得了最為關鍵的資訊,也對當前局面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3天之後,跟趙禹吃了最後一頓晚飯之後,白止戰搭乘運輸機離開了浦州,直接前往那球港。
按照他下達的電令,李銘博已經率領更名之後的第二十一特混艦隊前往那球港。
至於遠征霍瓦依群島的行動,還需要等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