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第2/2頁)
章節報錯
以當時的情況,這個開價有非常巨大的誘惑力。
說得直接一點,紐蘭聯邦能夠在不動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獲得與梁夏帝國、迢曼帝國相同的戰爭紅利。
關鍵還有,布蘭王國已經快要戰敗了,駱沙帝國也遭到圍攻,洛克共和國更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最多半年,同盟集團會因為巨大的戰爭消耗而戰敗。
協約集團這邊,情況則恰好相反。
梁夏帝國已經穩住東方,而迢曼帝國在頂住駱沙帝國的反擊之後,即將在西線發動最後進攻。
按當時的情況,再發動一次戰役,就能夠讓洛克共和國投降,不然迢曼大軍也能攻入塞巴城。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外交官電報”事件。
結果就是,還沒等帝國當局反應過來,紐蘭總統就宣佈加入同盟集團,隨後向協約集團宣戰。
按戰後披露的,以及一些半公開資料。
讓紐蘭聯邦參戰的並不是那封充滿惡意的電報,而是最為核心的國家利益,以及跟迢曼帝國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個問題,就連梁夏帝國都沒法解決。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是協約集團取得了大戰的勝利,那麼在戰後稱霸東方的肯定是梁夏帝國。
要往根本上說,梁夏帝國的根本訴求就是稱霸東方,以及控制世界島。
剩下的西半球僅容得下一個超級霸權。
迢曼帝國?
紐蘭聯邦?
如果梁夏帝國依然看重跟迢曼帝國的盟友關係,又用什麼來滿足紐蘭聯邦?
站在紐蘭領導人的角度,必然會產生擔憂,即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會過河拆橋。
只是依靠承諾,即便成了白紙黑字的協議,也沒什麼的保障。
顯然,加入同盟集團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哪怕布蘭王國一直是同盟集團的盟主,但是為了取得大戰的勝利,就必須承認紐蘭聯邦在西半球,尤其是在孤大陸上的霸主地位。
要說,這也是紐蘭聯邦最核心的利益訴求。
也就是這個不可調和的矛盾,讓紐蘭聯邦成為了帝國的頭號勁敵。
正是如此,帝國當局早就認識到,必須在這場大戰結束之前,打垮所有具備強大實力的對手。
戰後的世界只能有一個超級強權。
那麼,能讓迢曼帝國藉此機會成為超級強權嗎?
要說的話,在擊敗同盟集團之後,在全球範圍之內,也只有迢曼帝國具備跟梁夏帝國分庭抗禮的實力。
這就是帝國內部矛盾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