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在墨西哥上岸,再北上攻打紐蘭本土,作戰難度會降低許多。

當然,還有墨西哥的港口與機場。

總而言之,真要能夠說服墨西哥的話,那也肯定是迢曼帝國,而不是梁夏帝國。

此外,斯班王國在南孤大陸仍然有一些影響力,至少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

比如同樣在紐蘭的南面,跟佛羅里達半島隔海相望的古巴島,哪怕早已經不是斯班王國的殖民地,說的也是斯班語。

其實,即便在紐蘭聯邦,特別是南部地區,就有不少來自南孤大陸的移民。

說服斯班王國參戰,在遠征孤大陸的戰爭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樣得依靠迢曼帝國。

正是如此,帝國才一直跟迢曼帝國保持著良好關係,並且再次跟迢曼帝國結盟。

此外,帝國在此之前實施的戰略,比如在穩住東望洋的戰局之後,透過強攻基布要塞進軍陸心海,以及在開戰之後,頂著巨大的壓力派遣遠征航空兵大隊去迢曼帝國作戰,無條件的為迢曼海軍提供援助等等,無一例外的都與戰略目的有關,讓迢曼帝國在夕落洋方向上有更大作為。

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在為自己服務。

有趣的是,在大戰爆發之前,準確說是在上次大戰結束之後的那幾年,帝國上下都沒有想過要再次跟迢曼帝國結盟。

按當時的觀點,協約集團在上次大戰中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迢曼帝國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情。

其中,最嚴重的錯誤就是讓紐蘭聯邦放棄中立,以同盟集團成員身份參戰。

用當時的話說,如果紐蘭聯邦再晚幾個月參戰,協約集團就能夠打敗駱沙帝國與洛克共和國,並贏得全面勝利。

當然,這些都是馬後炮。

現在這個局面,迢曼帝國在夕落洋上對紐蘭聯邦構成的威脅越大,帝國在東望洋上遇到的阻力就越小。

其實,相關的影響早已顯現出來。

為了支援布蘭王國,也為了削弱迢曼帝國,紐蘭聯邦在參戰之前,就以志願方式向布蘭王國派遣了大批飛行員,此後打著租借的旗號,向布蘭王國輸出了數千架作戰飛機,僅重型轟炸機就超過4000架,還援助了大批主要用來製造作戰飛機的物資,包括被當成戰略物資的電解鋁。

如果沒有紐蘭聯邦,布蘭王國早就被迢曼帝國幹趴下了。

可問題是,正是不斷為布蘭王國輸血,加上後來的駱沙聯邦,讓紐蘭聯邦無法在其他方向上投入足夠多的力量。

最典型的,也就是戰略轟炸。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沒有向布蘭王國部署幾千架轟炸機,在對迢曼帝國進行戰略轟炸的行動當中損失數千架轟炸機,而是把這些轟炸機部署在奧洲,或者其他方向上,比如投降之前的狹夷皇國,戰局肯定不是現在的樣子。

提前一年動用轟炸機向獅泉海峽佈雷,就算無法徹底的封鎖海峽,也肯定能夠癱瘓這條海峽,讓帝國海軍花費更多的時間攻佔獅泉城,然後就必須推遲攻打中轉島的行動,或者是暫時放棄進軍波沙灣的計劃。

這些都說明了迢曼帝國的重要性。

只是,並不是說有了迢曼帝國的支援,就一定能夠取得最終勝利。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