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這場激烈的海空大戰宣告結束。

其實,迢曼空軍總共派出三支轟炸機編隊,其中一支飛錯了方向,而且在收到訊息,並且轉向趕到的時候,天氣再一次發生變化,陸心海艦隊的戰艦全都藏到了雲層下面,沒獲得攻擊機會。

此外,這12架轟炸機的燃油也所剩無幾,在搜尋一圈之後就返航了。

要說的話,如果這12架轟炸機逮到機會,“皇家方舟”號同樣逃不掉。

從這一點來看,運氣並沒有全在迢曼空軍這邊。

除了擔負攻擊任務的3個轟炸機中隊,迢曼空軍還派出4個雙機編隊,在機群的前方搜尋陸心海艦隊。

其實,發現陸心海艦隊,召喚機群前來攻擊的就是一個雙機編隊。

這是迢曼空軍在陸心海這邊,攻擊布蘭艦隊的常用戰術。

要說的話,這恰好反應出了迢曼空軍的窘迫與無奈。

如果有可以使用的前線機場,哪怕是野戰機場,能夠靠前部署戰術航空兵,還需要用轟炸機來執行偵查任務嗎?

哪怕轟炸機的航程更遠,執行偵查任務的效率也比不上戰術飛機。

此戰,迢曼空軍出動40餘架轟炸機,在沒得到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以損失14架轟炸機的輕微代價,完成了對“威爾士親王”號與“聲望”號的絕殺,還一舉癱瘓了布蘭皇家海軍最後的艦隊航母。

此外,還在擊落了3架“海火”式戰鬥機。

只是作戰效率,在大戰中絕對是無出其右。

當然,厲害的不是迢曼空軍的轟炸機,而是無線電遙控炸彈。

準確的說,其實是制導導彈。

按後來披露的情報,迢曼空軍在此戰中使用的炸彈,都配備了火箭助推發動機,射程提高到15千米。

這個距離,超過了幾乎所有高射炮的有效射程,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轟炸機的安全。

不過,問題也出在這裡。

如此遠的投彈距離,對飛行員的要求極高,而且增大了遙控導引難度。

執行攻擊任務的轟炸機,都在10多千米之外投彈,天氣又十分糟糕。

返航的那些轟炸機上的機組成員,都看到炸彈擊中敵艦,也看到了炸彈在敵艦上爆炸之後產生的煙雲,但是隔得那麼遠,而且視線很快被雲層遮擋,也就沒能對轟炸結果做出準確判斷。

等迢曼空軍派出偵察機,天色已經暗下來。

結果就是,在戰鬥結束之後,迢曼空軍只知道擊中了3艘主力艦,沒辦法肯定是否擊沉了這3艘戰艦。

在宣傳的時候,肯定是一口咬定擊沉了那3艘布蘭戰艦。

只是,大戰到現在,誰都知道宣傳有水分。

宣傳只是宣傳,軍方絕對不會相信那一套。

正是如此,迢曼帝國才一直沒向梁夏帝國通報這次作戰行動。

到了今天,在“皇家方舟”號回到直落要塞,大批傷員轉移到岸上之後,迢曼情報機構才獲得了準確訊息。

2艘主力艦已經被擊沉,“皇家方舟”號也遭到重創,喪失了作戰能力。

訊息得到確認之後,才由來參加宴會的空軍將領告訴白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