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發來的訊息,陸軍航空兵已經向波沙灣增派幾百架運輸機,透過空投的方式,向突擊部隊提供淡水與食物等給養。

總而言之,就是想盡辦法保證突擊部隊能順利到達夕梵運河東岸。

因為守衛夕梵運河的布蘭軍隊已經被擊潰,所以在陸軍眼裡,只要廉旭升指揮的突擊部隊能到達夕梵運河,也就能拿下運河。

白止戰管不了地面部隊,只能管在海上航行的戰艦。

其實,早在12月12日,在蘇伊士城投降的布蘭軍隊被全部送走之後,清掃水雷的行動就開始了。

與在曼德海峽那邊不同,運河區的掃雷行動以強制排除為主。

在大部分時候,掃雷艦採用的都是簡單粗暴的手段,也就是透過爆破來引爆配備水壓引信的水雷。

至於磁性水雷,由一艘改裝貨輪負責。

嚴格的說,其實是一艘遙控貨輪。

為了增強掃雷效果,在這艘貨輪搭載了幾千噸的廢鋼鐵,其產生的磁場跟萬噸級戰艦差不多。

至於挨炸,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這艘特製掃雷艦就是用來挨炸的,因為船體得到了加強,採用雙層底,內部艙室被完全焊死,所以很難被炸沉。

要說的話,關鍵是保持運河通航。

與在開闊海域掃雷不通,在運河裡面掃雷,需要擔心的是強制掃除水雷的時候,對航道產生破壞。

比如形成淺灘,讓水深變淺,對過往艦船構成威脅。

當然,解決辦法同樣是簡答粗暴。

隨同掃雷艦分隊一同到來的,還有幾艘大型工程船,而最重要的是3艘疏浚船。

和平時期,這種工程船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港口主航道暢通無阻,透過疏浚的方式,使主航道保持足夠的水深。

此外,也可以用來進行吹填作業,也就是填海造陸。

帝國的很多深水良港,特別是沿海都市的外港,幾乎全都是透過吹填作業,在近海填出來的陸地!

只是浦州,填海造陸的面積就超過了100平方千米,還在擴建的浦州外港原本是一處在漲潮時會被淹沒的淺灘。在崇明島的南岸,也已填造了一片陸地,計劃在此打造全球最大的造船基地。

正是有了這些工程船隻,才不用擔心夕梵運河阻塞。

當然,掃雷速度其實是由地面部隊的推進速度決定。

在前幾天,掃雷艦在運河的南部活動,離蘇伊士城不遠,在艦炮射程之內,不存在安全隱患。

一路向北,在離開了艦炮的射程之後,威脅就來了。

靠艦載航空兵,無法為掃雷艦提供不間斷掩護。尤其是夜間,能夠掩護掃雷艦,阻止敵人重新佈雷的,只有戰艦的火炮。

正是如此,在12月15月日,白止戰下令停止掃雷作業,並且派遣李銘博去跟迢曼軍隊接觸。

隆美爾以裝甲部隊需要休整為由,拒絕派部隊向北突擊。

不過,也就耽擱了3天。

12月18日的凌晨,由廉旭升指揮的突擊部隊趕到。

在掌握了情況,並且讓部隊補充燃油之後,廉旭升下達命令,讓最精銳的突擊部隊沿著夕梵運河向北推進。

結果,在運河西岸的迢曼軍隊也聞風而動,加入了進攻行列。

當天晚些時候,以“浦”號為首的第十一特混艦隊進入夕梵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