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裝甲部隊,在運河東西兩岸齊頭並進,簡直是勢不可擋。

在白止戰看來,迢曼軍隊突然就變得積極主動,不是說已經回心轉意,而是不想讓帝國軍隊控制夕梵運河,在掌握連線兩大洋的咽喉要道之後,能夠自由進出陸心海,甚至是出兵北玄地區。

雖然以當前的局面,特別是在帝國出兵波沙灣,並且在忒爾共和國協助下,開始向西進軍的時候,誰都無法阻止帝國染指陸心海,但是站在迢曼帝國的立場,無論如何也要保住北玄地區的霸權地位。

要是帝國陸軍進入北玄地區,恐怕迢曼軍隊就只能靠邊站了。

別看北玄地區在陸心海南岸,距離迢曼帝國本土並不遠,到梁夏帝國則隔著幾乎整個世界島,但是迢曼帝國被封鎖,無法從海路到達北玄地區,而梁夏帝國則能依靠海運來投送兵力與物資。

這麼一比,優勢反到在梁夏帝國這邊。

現在,擋住帝國陸軍的,就只是夕梵運河。

這也是廉旭升率領突擊部隊到達之後,隆美爾突然變得積極,主動率領裝甲部隊沿著運河西岸北上的關鍵。

在白止戰看來,只要能控制運河,那麼由誰來控制,其實不重要。

迢曼帝國沒有掌握制海權的資本,能守住運河?

真要翻臉,廉旭升指揮的突擊部隊能在特混艦隊支援下,輕而易舉的擊潰隆美爾指揮的迢曼軍隊。

哪怕不靠艦隊,帝國陸軍的裝甲部隊也能夠輕鬆擊敗迢曼陸軍的裝甲部隊。

用廉旭升的話來說,迢曼帝國的裝甲武器,比如坦克與突擊火炮,精密得就像是擺放在櫥櫃裡展示的懷錶。

拿來打仗?

可靠性太差了!

在戰場上,早已證明這一點。

迢曼坦克的效能很先進,卻因為可靠性不夠高,大部分時候處於趴窩狀態,結果反到拼不過從拖拉機生產線上開下來的駱沙坦克。關鍵是,因為採用的工藝太過複雜,導致迢曼坦克的產量一直提不起來。

在巨大陸這邊,情況就恰好相反。

帝國陸軍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坦克的效能提出過分要求,而是按照大戰的標準,在綜合效能有所保證的情況下,儘量降低生產的難度,便於在戰時大量生產,降低使用期間的維護難度。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的裝甲部隊才能夠在環境惡劣的西北戰場上縱橫馳騁。

打到現在,迢曼陸軍已經轉變了思想,開始向帝國陸軍學習,並且從帝國引進了幾種主戰裝備的生產技術。

當然,翻臉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

地面部隊能夠火速推進,跟同步北上的艦隊有很大關係。

說得直接一點,從運河北上的艦隊臨時頂替了炮兵,提供的炮火支援,特別是那幾艘戰列艦,遠遠超過了炮兵。

按照火力投擲能力計算,1艘大型驅逐艦相當於1個重炮團。

關鍵,地面上沒有能夠扛住戰列艦主炮的目標。

別說守衛運河的布蘭官兵計程車氣早已崩潰,就算還能打,面對鉅艦重炮的時候,恐怕也早已嚇得魂飛魄散。

正是如此,進攻才非常順利。

雖然說不上是望風披靡,但是隻要在戰列艦或者重巡洋艦的主炮開火,炮彈呼嘯著砸落下來之後,布蘭軍隊多半會放棄抵抗。即便沒有在陣前投降,也會放棄守衛的陣地,一窩蜂的湧向後方的防線。

只用2天,廉旭升指揮的裝甲部隊就見到了陸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