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圍困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被堵在要塞外面的,至少都有20萬!
要塞被圍,海運航線又徹底斷絕,別說只有10萬守軍,哪怕有百萬大軍,也別想守住要塞!
何況,帝國軍隊是有備而來。
在完成了對要塞的全面包圍之後,陸軍沒急著攻打要塞,而是著手建起了工事,並且在要塞南面修建臨時港口。
在運輸船隻能夠靠岸後,陸軍首先就把無法從地面運輸重炮拉了上來。
雖然有海軍的艦隊提供支援,但是陸軍更願意用自己的炮兵,特別是專門為攻打要塞研製的重型臼炮。
就是大口徑迫擊炮。
這個超級殺器來自迢曼帝國。
在大戰爆發前,為了能夠一舉突破洛克共和國沿邊境設定的防線,尤其是阿登森林裡的堡壘,打通地面交通線,確保突擊部隊的後勤保障不會斷絕,迢曼帝國花了很大功夫研製攻打堡壘的專用武器。
結果嘛,就是這種能發射1噸重特種炮彈的超級炮擊炮。
因為炮管單獨鍛造,所以每門攻城炮的口徑都不同,在使用的時候需要給炮彈配備按口徑打磨的彈帶
確實有點麻煩,不過跟價值相比,那就不算什麼了。
在駱沙聯邦反水後,帝國弄來了攻城炮的設計圖紙,然後仿照了幾門,送到西北戰場上進行實戰檢驗,效果是好得出奇。
關鍵就是,攻城炮的彈道非常的彎曲。
當然,這也是迫擊炮的特點。
依靠高拋彈道,攻城炮能直接轟擊敵人的防禦工事,配備使用延遲時間引信的炮彈,對付工事最有效。
在理想情況下,1噸重的炮彈幾乎是垂直砸下。
顯然,這是海軍重炮無法做到的。
因為是直接從頂部攻擊,所以再是堅固的要塞也擋不住。
要說的話,還是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
從11月30日開始,也就是第一門攻城炮部署到位之後,開始以每小時一發的速度轟擊基布要塞。
從這一刻開始,這座要塞就變得不再安全。
攻城炮的威力非常巨大,準頭卻不是很好。
主要是身管短,而且每一枚炮彈都要套上彈帶,而彈帶是臨時製作的,肯定存在很大的誤差。
對守衛要塞的布蘭軍人來說,沒人知道下一枚炮彈會在哪裡爆炸。
到這一步,已經沒有必要強攻要塞了。
在理論上,只要制海權還在帝國海軍手裡,那麼只需要透過圍困,就能逼迫要塞裡面的布蘭軍隊繳械投降。
其實,當年就是透過圍困奪取了要塞。
關鍵就是,要塞裡面沒有充足的水源,而且儲備的物資不可能多到哪裡去。加上持續不斷的炮擊,守軍最多也就能夠堅持幾個月。哪怕做了充分的準備,要堅持半年,都只能指望發生奇蹟。
正是如此,在陸軍包圍要塞之後,海軍採取了新的行動。
從11月23日開始,海軍就派出數十艘掃雷艦進入曼德海峽,清掃布蘭皇家海軍佈設的水雷。
到11月最後一天,終於清掃出一條能夠讓艦隊透過的安全航道。
正是如此,在當天晚上,第十一特混艦隊率先進入曼德海峽,以“南珠海”號為首的突擊編隊還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