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話,圖克要塞的戰略價值更大。

不說別的,先是帝國海軍在此苦心經營數十年,然後狹夷海軍搞了二十年,早就將這座面積不小的環礁全面要塞化。因為修建了大量地下防禦工事,最多能部署上百門對登陸艦艇有致命威脅的岸炮,所以攻打圖克要塞的難度極大,哪怕投入足夠的兵力,也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有足夠的情報表明,紐蘭聯邦準備把控制下的島嶼,特別是西南東望洋上的島嶼全部要塞化。

沒錯,就是在層層設防。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參戰之後,紐蘭聯邦向奧國運送了上萬名工程人員,以及數百臺重型工程裝置,正在幫助奧國建造生產水泥的工廠,並擴大鋼鐵產能,以減輕從本土運送的負擔。

顯然,這不止是為了在奧國構築防線。

奧國是一個洲,面積那麼大,被動防禦完全沒意義。

紐蘭聯邦要死守通往奧國必須經過的島嶼!

要說的話,這是非常聰明的策略。

一座一座的島嶼打下去,帝國海軍沒有被耗死,都會被累死!

關鍵,攻打紐蘭軍隊死守的島嶼,不但要承受巨大傷亡,還要消耗海量的作戰物資,特別是燃油。

“粵江”號在塞島東邊往返航行一個晚上,就要燒掉幾百噸重油!

第41特混艦隊出動一次就要用掉幾萬噸重油!

還有作戰飛機,只是部署在阿塔島的一百多架戰術飛機,出動一天就要燒掉300噸航空汽油!

此外,向前線運送物資,同樣要燒油。

不說別的,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存度,帝國已經打算為貨輪配備燃煤鍋爐,反正帝國的煤炭多得根本就用不完。

哪怕生產炸藥,都需要石油!

同樣為了節約石油,帝國當局已經在考慮要不要從迢曼帝國引進煤炭化工技術,甚至透過煤化來獲取燃油。

不過,相對巨大的日常消耗,這些措施全都是杯水車薪。

這麼消耗下去,帝國儲備的石油還能用一年半?

也許一年都撐不住!

紐蘭海軍的目的就是消耗帝國的戰略儲備,逼迫帝國海軍放慢前進的步伐。

最後肯定得停下來。

只要形成戰略僵局,那麼不管帝國海軍有多少航母,都沒用。

拖上2到3年,等到紐蘭聯邦的動員完成,而且在動員後開工的戰艦陸續服役,反敗為勝的機會也就到了。

從這個角度看,紐蘭軍隊主動放棄南珠國,其實也可以理解。

南珠國離帝國本土太近,而且主要是幾座大島,以地面作戰為主,很難起到消耗帝國海軍的作用。

此外,紐蘭聯邦才參戰,動員都沒有完成,兵力非常的寶貴。

4萬多名紐蘭官兵,在南珠國的大戰場上,很快會被10萬,甚至20萬帝國陸軍的將士給淹沒掉。

只是,在管島與圖克要塞這樣的小戰場上,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少在戰略層面上,紐蘭聯邦的決策者沒有犯低階錯誤,非常清楚該怎麼取捨。

這也是薛遠征比較忌憚洛福斯的地方。

一個懂得進退,知道取捨的對手,才是真正厲害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