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誤判敵情(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守軍才發起反擊,而且是紐蘭軍隊。
經過數小時的鏖戰,登陸部隊才在火力支援艦隊的支援下穩住了灘頭陣地,並且開始向內陸推進。
準確的說,是在登陸場的外圍建立了一道防線。
其實,在當時就有跡象表明,塞島上絕對不止100多名紐蘭軍人,因為在下午,就出現了數百名敵人。
可惜的是,沒有人產生警覺。
在傍晚的時候,登陸總指揮,陸戰隊的屠湛鋼少將詢問了前線指揮官,陸戰團的童明波中校,是否需要在夜間送更多的部隊上岸,並且讓火力支援艦隊留下,把補給彈藥的時間推遲到次日上午。
這意味著,需要讓第41特混艦隊多逗留一天,也就是在28日的上午,在火力支援艦隊撤下去補充彈藥的時候,為登陸部隊提供支援,確保登陸部隊能夠在白天的十多個小時內向島嶼腹地推進。
其實,這些都寫在作戰計劃當中,並不是臨時調整。
童明波中校認為沒這個必要,按照原訂計劃行動就行了。
入夜之後不久,第41特混艦隊轉向北上。
不是撤退,而是去跟北面的艦隊油船匯合,同時補充一些對付地面目標的彈藥。
因為兩艘航母都要進行補給,而且所有的戰艦都要補充燃油,所以第41特混艦隊最快能夠在28日夜間返回。如果仍然派遣艦載航空兵執行支援任務,就要到29日上午才能重新投入戰鬥。
在計劃中,28日的支援任務由火力支援艦隊承擔。
正是如此,火力支援艦隊也在當天晚上撤離登陸場,前去跟補給艦隊匯合,爭取在夜間完成彈藥補給。
主要就是,幾艘巡洋艦的主炮彈藥都用得差不多了。
雖然還有不少的高射炮炮彈,但是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對付堅固的永備工事,130毫米炮彈根本不夠用。在某些時候,就連輕巡洋艦的150毫米主炮,乃至重巡洋艦的200毫米主炮都不夠用。
要說威力足夠,就只有戰列艦的主炮。
這也是到戰爭後期,帝國海軍把所有老式戰列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的主要原因。
火力支援艦隊在夜間9點30分離開了登陸場。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直到28日天亮,登上塞島的陸戰隊不要指望能夠獲得艦隊的支援。
這差不多是10個小時。
也就是在這10個小時裡面,登陸部隊遭受了最嚴峻的挑戰。
似乎知道火力支援艦隊已經撤退,敵人的反擊行動在10點過後開始,打主力的依然是紐蘭軍隊。
當時,童明波依然有機會糾正犯下的錯誤。
只要在夜間10點之前呼叫第41特混艦隊,把重巡洋艦,甚至“粵江”號快速戰列艦派回來。
哪怕只有一艘重巡洋艦殺了回來,就能用兇猛的炮火打退敵人的反擊。
可惜的是,童明波沒呼叫第41特混艦隊。
根據陸戰隊的戰報,因為首先發起反擊的是百來名狹夷軍人,所以童明波才做出了錯誤判斷。
也就是說,童明波覺得是狹夷守軍的決死反擊。
沒到凌晨,登陸場外圍防線就被敵人突破。
這個時候,童明波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只是第41特混艦隊已經往北航行幾個小時,而且之前距離塞島就有200多千米,因此就算立即讓重巡洋艦與快速戰列艦南下,也無法在天亮前趕到。
至於火力支援艦隊,那幾艘巡洋艦都已經跟補給艦匯合。
因為彈藥補給作業已經開始,前後要持續幾個小時,所以這些巡洋艦全都降低了鍋爐的壓力,以節省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