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夷皇國,東都灣,“龍興”號戰列艦上。

雖然早已準備好各種設施與器材,但是仍然花了點時間佈置場地,投降書與停戰協議的簽字儀式在上午10點左右正式開始。因為迢曼帝國與高巨王國等協約集團成員已經向狹夷皇國宣戰,所以需要所有國家的代表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並且跟狹夷皇國交換用雙方文字書寫的文字。

儀式非常繁瑣,搞到中午才宣告結束。

下午,大戲才上演。

狹皇在清晨就已來到“龍興”號戰列艦上,只是一直呆在司令官住艙裡面。

至於午飯,是由劉長勳的秘書送去的,在軍官餐廳打的一份套飯。

兩葷一素,一碗紫菜湯,還有一碗白米飯,再簡單不過,狹皇卻吃得精光,差點沒把盤子舔乾淨。

那狼吞虎嚥的樣子,就像許久沒吃過飽飯。

秘書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劉長勳還不相信,覺得秘書是在開玩笑。

雖然早就聽說,因為高強度戰略轟炸與全面的戰略封鎖,在開春以後,狹夷皇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但是劉長勳覺得,這麼大一個國家,就算老百姓吃不飽飯,狹皇也不應該餓肚皮。

狹夷皇國再是破落,也肯定能保證狹皇的一日三餐。

見到狹皇,劉長勳才知道秘書沒有開玩笑。

那個矮小瘦弱,像得了佝僂病的小老頭子,難道是狹皇?

此人就是召和,狹夷皇國的第124代狹皇。

其實,他還沒滿40歲,與“小老頭”扯不上半點關係,只是因為太瘦小,再加上長期忍飢挨餓,所以顯得有點老。

看他的臉色就知道,確實已經很久沒有吃過飽飯了。

不說別的,嘴角的油跡都沒有擦掉呢。

劉長勳也很是感嘆,提醒了狹皇,還把自己的手絹遞了過去。

堂堂狹皇都是如此,狹夷皇國的平民過的什麼日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下午首先舉行冊封典禮。

按照傳統,應該是附屬國的國王前往帝國,在朝覲之時獲得帝國皇室冊封,確立在其本國的統治地位。

在通常情況下,附屬國的國王一生只需要冊封一次,也就是在稱王的當年或者次年前往帝國朝覲。

此後每年只需派使者去帝國進貢,並且獲得帝國皇室頒發的,代表統治合法性的御賜封典與封號。

通常,也只有附屬國的國王才有資格稱王。

朝覲與封典不但是一個儀式,更是帝國與附屬國的基礎。

在此基礎之上,帝國為附屬國提供包括本土安全在內的基礎保障,附屬國則透過派遣人員與提供資源等方式支援與參加由帝國發起的軍事行動,維護共同的利益,獲得跟貢獻成正比的回報。

近百年來,高巨王國的五位國王都是這麼做的。

其實,這正是帝國無法容忍下高王國,也無法同狹夷皇國和解的關鍵所在。

原因就是:下高王國的存在,讓帝國對高巨王國的承諾成了一句空談,嚴重損害了帝國的聲譽與威望。

當然,狹夷皇國可不是一般的附屬國。

在投降的時候,狹夷皇國只提了一個要求:不廢除狹皇,承認狹皇依然是狹夷皇國的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