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到這裡的時候,周湧濤最先提出,紐蘭海軍很有可能是衝著聯合艦隊去的。

關鍵就是,如果在梵炎洋上出現新的敵人,海軍司令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聯合艦隊。

第十一特混艦隊負責盯防基布要塞那邊的布蘭艦隊,還負責進軍波沙灣的作戰行動,顯然是分身乏術。

如果聯合艦隊有個三長兩短,麻煩就大了!

雖然在聯合艦隊中,帝國海軍提供的2艘“北河”級是絕對主力,但是沒人能否認聯合艦隊在迢曼海軍的價值。

在某種意義上,聯合艦隊就是迢曼海軍的全部希望。

按照戰略規劃,在打下基布要塞與夕梵運河後,帝國海軍就要進軍陸心海,與羅利海軍會師。

到時,聯合艦隊就是急先鋒!

如果順利,接下來就是進軍直落要塞。

其實,按照迢曼帝國給出的保證,只要協約聯軍能夠奪取陸心海的制海權,消滅布蘭皇家海軍陸心海艦隊,就有很大的把握說服斯班王國加入協約集團,從陸地方向上實現對直落要塞的包圍與封鎖。

當然,只要能夠奪得陸心海的制海權,打下直落要塞就易如反掌。

到這一步,帝國海軍將按照約定,把聯合艦隊的指揮大權移交給迢曼海軍,並幫助迢曼海軍奪取北夕落洋的制海權。

總而言之,到時候,聯合艦隊就將成為迢曼海軍的絕對主力。

可見,對迢曼海軍來說,聯合艦隊幾乎是全部家當。

關鍵還有,“宰相”號等4艘迢曼戰艦上的大約5000名官兵,可以說是迢曼海軍重建艦隊的骨幹。

把聯合艦隊說成是迢曼海軍的命根子,還更加貼切一些。

這也是紐蘭海軍盯上聯合艦隊的關鍵所在。

在政治層面上,如果聯合艦隊遭到了重創,甚至被全殲,那麼帝國海軍必然要做出相應調整。

攻打中轉島的作戰行動不會受到影響?

按照周湧濤的分析,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劉長勳首先就會考慮從中轉島這邊抽調一支特混艦隊過去。

關鍵就是,絕不能因此讓進軍波沙灣的行動受影響。

為了安撫迢曼帝國,甚至需要提前發起攻打基布要塞的行動,爭取儘快打通前往夕梵運河的海運航線,奪取陸心海的制海權。

在此,周湧濤明確提到一點。

攻打中轉島的行動進行得太過順利了!

迄今為止,並沒遇到真正的挑戰。

等到登陸部隊站穩腳跟,鞏固了灘頭陣地,還擴大了登陸場,就沒必要讓2支特混艦隊在這邊活動了。

留下一支特混艦隊,加上支援艦隊裡面的4艘小型航母,絕對是綽綽有餘。

顯然,這也是周湧濤擔心的地方。

按照他的分析,紐蘭海軍的小型航母依然在東望洋,而且很有可能就在霍瓦依群島東部海域待命。

前面搞了這麼多的名堂,就是要帝國海軍分兵。

如果只留1支特混艦隊掩護登陸艦隊,而且支援艦隊主要支援陸戰隊作戰,紐蘭海軍就能獲得偷襲的機會。

只要抓住機會,一次突襲就能夠幹掉2艘大型航母!

在說明情況的時候,周湧濤一直強調,如果必須得分兵,那就得想辦法加快地面進攻的速度。

或者開闢第二戰場。

辦法也很簡單,攻打與佔領中轉島東邊的一座小島,並且部署岸基航空兵,以此為中轉島上的陸戰隊提供掩護。

當然,也能為艦隊提供掩護。

只是,這個提議顯然無法打動白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