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吃完早飯,電訊軍官就送來了偵察機發回來的報告。

在中轉島的機場上,整齊的擺放著上百架飛機,其中大部分是四臺發動機的B17式重型轟炸機。

此外,還有一些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四發重型轟炸機,推測是B24。

還有幾十架雙發遠端戰鬥機,只不過主要是P41之類的普通戰鬥機。

關鍵就是,紐蘭軍隊似乎並沒有料到會在今天遭到攻擊。

在偵察機飛到機場上空,並且盤旋了幾圈之後,防空部隊才反應過來,並用高射炮向偵察機開火。

此外,敵人的戰鬥機也開始出動,準確的說是準備出動。

只是已經來不及了。

大概15分鐘之後,也就是7點左右,由8架“朱雀”與8架“霹靂”組成的前出機群就已殺到。

駕駛這16架艦載機都是貨真價實的老鳥。

8架“朱雀”掛載的是專門用來破壞跑道的子母彈,也就是通常說的集束炸彈,並且透過俯衝提高投彈的精度。

不出意外,只要有6架投彈成功,就能癱瘓中轉島機場。

雖然沒辦法阻止戰鬥機升空,畢竟戰鬥機無需硬質跑道,而且起飛的滑行距離很短,但是足以阻止轟炸機升空,特別是那些威脅巨大的四發重型轟炸機,沒有跑道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地面上。

戰鬥機再能打,對戰艦也沒多大威脅。

8架“霹靂”掛在的同樣是子母彈,只不過不是定點投彈,而是以低空通常的方式,將炸彈撒佈機場裡面。

這種特質的子母彈,子彈採用的是無規律定時引信。

要說,這是帝國陸軍航空兵對駱沙聯邦進行戰略轟炸的時候,發明的新式彈藥。

炸彈本身非常簡單,就是用一個發條驅動裝置控制引信,而且由發條的鬆緊來確定觸發時間。

關鍵就是,在上發條的時候毫無規律可言。

如此一來,炸彈的起爆時間有很大的差別,有可能是幾分鐘之後,也有可能是幾個小時之後。

如果發條裝置出了故障,就有可能在幾天之後,或者幾個月之後,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起爆。

因為引信是在內部鎖死,所以幾乎無法用傳統方式排除。

要想強行排除,一般在安全距離之外,透過射擊或者是爆破方式引爆。

這種定時炸彈的威力都不是很大,跟陸軍常用的反人員地雷相當,其主要的價值就是給敵人制造麻煩。

因為實戰使用的效果非常好,能夠有效癱瘓機場等重要軍事目標,所以海軍就直接拿來使用。

8架“霹靂”只掛了8枚1000千克級子母彈,不過足夠癱瘓中轉島上的機場。

隨同“朱雀”與“霹靂”殺到的,還有2箇中隊的“哮天”。

因為只有幾架敵機升空,而且均在爬升的時候遭到攻擊,所以在隨後的戰鬥中,這些護航戰鬥機重點照顧了那些停在機場裡面的敵機,特別是B17重型轟炸機,以及能夠對艦隊構成威脅的遠端戰鬥機。

到7點20分,滯後的主力機群殺到。

因為機場已經遭到壓制,暴露在外的敵機也遭到了掃射,所以主力機群重點轟炸了機場附近的高射炮陣地。

其實,這跟安排的攻擊戰術不同,前線指揮官做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