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湊熱鬧(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次,他沒有在機場給劉長勳打電話,而是直接上了那架皇室成員專用的飛機。
下午四點左右,白止戰回到帝都。
在他趕到海軍司令部的時候,已經是傍晚。
肯定是白止戰走了之後,趙禹打電話告訴了劉長勳,所以劉長勳在等著白止戰,然後就帶他去了首輔官邸。
白止戰沒猜錯,薛遠征在努力說服戰時內閣的其他成員。
雖然首輔是內閣的領袖,擁有戰時決策權,但是按照帝國的相關制度,像接受敵國投降這種大事,必須獲得皇帝的批准。關鍵是,必須以內閣的名義向樞密院遞交受降書,也就需要獲得半數以上大臣的支援。
所幸的是,薛遠征的努力沒白費。
在白止戰乘飛機離開浦州的時候,薛遠征就說服了最後兩名大臣,獲得超過三分之二的支援。
他在下午就去了樞密院。
結果,劉長勳帶著白止戰與周湧濤到達首輔官邸的時候,薛遠征還沒回來。
其實也沒有等多久。
晚上8點不到,薛遠征就回來了。
大概是一直在忙碌,連晚飯都沒有顧得上,所以在薛遠征回來後,生活秘書立即把晚飯送了過來。
白止戰也沒吃晚飯,連午飯都沒有顧得上。
藉著吃晚飯的功夫,白止戰看了由薛遠征帶回來的受降宣告。
因為是妥協的結果,也就是為了說服其他內閣大臣,出面接受東狹夷政權投降的不止有梁夏帝國,還有西狹夷政權,並以西狹夷政權為主。為此給出的理由就是,梁夏帝國早已承認西狹夷政權,並且跟西狹夷政權簽署了同盟條約,因此發生在狹夷本土的戰爭其實是狹夷皇國內戰。
東狹夷政權投降是宣告內戰結束。
這麼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不需要為狹夷皇國的人道主義災難負責。
人道主義援助?
當然得有,不過到底給多少,那得看心情,或者說是帝國的能力,肯定不太多,沒辦法面面俱到。
薛遠征帶回來的是初稿,還要修改與潤色。
不出所料,在明天上午釋出。
此外,就是舉行受降儀式的事情。
按照薛遠征的意思,首先得由西狹夷政權去接管東狹夷軍隊,不要求控制全境,不過至少得佔領皇都與東皇都。
當然,關鍵是控制狹皇。
道理也很簡單:狹皇是政權合法性的象徵。
放眼全球,恐怕也就只有狹夷皇國一個國家的皇室延續了2000多年,不管政權怎麼更迭都沒改變過。
這也是狹夷皇國稱為“皇國”的一大原因。
按照薛遠征的估計,最快要到下個月,西狹夷的國民自衛隊才能控制局勢,然後才談得上正式受降的事情。
雖然以西狹夷政權為主,但是帝國肯定得參加。
此外,還要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地點簽署投降書。
按照薛遠征的意思,最好是在一艘戰艦上,而且得是戰列艦,地點最好是在東都灣,可以考慮由陸軍將領為首。
不管怎樣,後期的戰爭幾乎都由陸軍承擔。
至於人選,薛遠征推薦的李雲翔。
此外,還得算上大皇子李清。
海軍這邊,不是白止戰,就是劉向真,而且薛遠征與劉長勳都傾向於把這個殊榮給予白止戰。
也很簡單,在擊敗狹夷海軍的幾場決定性海戰當中,充當主力的是白止戰。
只是,白止戰急匆匆的返回帝都,不是要趕回來湊熱鬧,更不是擔心會派劉向真代表海軍去受降,而是為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