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這件事,讓田實覺得,斯普更靠譜。
此後,田實也是透過斯普來表達他的觀點。
任何想要一舉戰勝梁夏海軍,也就是速勝觀點,都只會帶來慘敗,甚至讓紐蘭海軍遭遇劫難。
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中,梁夏海軍就只戰敗過一次,也就是上次大戰。
嚴格的說,算不上戰敗,因為在大戰結束之時,梁夏海軍依然是全球規模最大與實力最強的海軍。
戰後,同盟集團還不得不承認梁夏帝國不是戰敗國。
再說,梁夏帝國絕不會對紐蘭聯邦抱任何幻想,也就肯定不會把突襲機會送到紐蘭海軍面前。
開戰之前,把主力全部置於南方艦隊,其實是故意露出來的破綻,是讓狹夷皇國上鉤的誘餌。
如果打第一槍的是梁夏帝國,布蘭王國與紐蘭聯邦早出兵參戰了。
佔據道義的制高點,讓布蘭王國與紐蘭聯邦無法找到參戰的理由,獲得足夠的時間來打垮威脅最大的狹夷皇國,不要說損失十來艘老式戰列艦,就算是搭上整支南方艦隊,也非常划算。
或許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梁夏海軍把四艘航母都歸在了損失名錄之中。
果真如此,梁夏海軍恐怕正等著紐蘭海軍去決戰呢。
航母多了一艘?
在去年的年底,狹夷海軍出動六艘艦隊航母與兩艘小型航母,而梁夏海軍只動用了六艘艦隊航母。
紐蘭海軍多出來的那艘艦隊航母,並不能改變戰略平衡。
否認別人的觀點並不難,要想提出自己的,還是更好的觀點,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田實到來前,斯普也認為無法一舉戰勝梁夏海軍,可是他始終都沒有能夠說服哈爾與尼茲,就是因為沒有提出一個全新的,而且更加可行的觀點,也就是在開戰後,到底應該怎麼打。
必須承認,斯普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
田實到來,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陷。
關鍵,田實帶來了一套可行戰術。
往簡單說,也就一個字:拖。
梁夏海軍的優勢其實是兵力,憑藉充分的戰前準備,提前進入到戰爭狀態,獲得巨大的兵力優勢。到明年,這個優勢會變得更加突出,甚至會達到碾壓包括紐蘭聯邦在內的所有西方列強的程度。
相反,紐蘭聯邦擁有的是地理位置帶來的空間優勢。
只要能夠在東望洋堅持2到3年,紐蘭聯邦就能利用動員起來的戰爭實力,跟梁夏帝國分庭抗禮。
田實也很老實。
用他的話來說:只有先確保紐蘭聯邦不敗,才有機會在停戰談判當中,讓狹夷皇國從梁夏帝國的魔爪裡面掙脫出來。
如果紐蘭聯邦戰敗,那麼狹夷皇國將永世不得翻身。
言外之意,田實代表的狹夷軍人,還等著紐蘭聯邦為他們復國呢。
用空間換時間,顯然不是被動的防守,更不是說一步一步的後撤,必須有計劃的利用手裡的兵力。
要說,東望洋其實是不足以阻擋梁夏海軍2到3年。
關鍵,得儘可能消耗梁夏海軍的兵力。
那麼,就得在在開戰之後跟梁夏海軍打消耗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