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機按發動機數量分輕重,在“輕攻”與“重攻”的後面加數字編號。

轟炸機同樣是按照發動機數量分為輕中重,在“輕轟”、“中轟”與“重轟”後面加數字編號。

其他機種,比如運輸機、巡邏機等等,全都按照這套規範賦予正式的型號名稱。

在原則上,陸軍用單數,海軍用雙數。

通常,在數字編號後面可以增加具體名稱。

如果存在改進,則在數字番號與名稱之間增加所屬的子型號,或者是標註生產批次。

因為“颱風”還在二線部隊使用,所以獲得了“戰2型”的番號,而“哮天”的番號就是“戰4型”。同樣的道理,“黃蜂”是輕轟2型“黃蜂”轟炸機,“飛魚”成了輕攻2型攻擊機。

新的命名方式,主要是為了便於管理,降低後勤保障的難度。

在實際操作中,飛行員與指揮官仍然習慣使用通俗名稱,也就只有勤務人員更在乎具體型號。

不管怎樣,這也算得上是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一個進步吧。

其實,價值最大的一項改進,不是艦載機,是機載裝置。

在經過了大半年的努力之後,帝國的電子裝置生產廠商,終於開發出了通訊距離達到五百千米的語音電臺。

這玩意確實很笨重,整備質量一百多千克。

此外,產量還沒有上來。

為此,暫時只裝備於少數的“飛魚”,而且全都是中隊長級別以上的座機,還為此減少了投彈手,準確的說是後座的機槍手。導航員坐機槍手位置,兼任了機槍手的工作,騰出了安裝電臺的空間與重量。

當然,兩支聯隊的情況並非完全一樣。

第3聯隊現有27架戰鬥機,32架轟炸機與24架魚雷機,還有8架專用的偵察機,總共有91架艦載機。

第4聯隊現有28架戰鬥機,33架轟炸機,24架魚雷機與8架專用的偵察機,總共有93架艦載機。

兩支聯隊都是超編,增加了一箇中隊的轟炸機,還額外攜帶了幾架戰鬥機與偵察機。

這也跟此次的作戰行動有關。

因為首先要對付紐蘭海軍的艦隊航母,所以根據之前的作戰經驗,申普與朱華聖都覺得應該以轟炸機為主。

按兩人的理解,在對付航母的戰鬥中,俯衝轟炸機更有價值。

雖然沒有確切統計資料,但是在與狹夷海軍的戰鬥當中,擊沉與重創航母,立下首功的幾乎全都是俯衝轟炸機。再說了,換裝發動機的“黃蜂”能攜帶500千克炸彈,轟炸主力艦同樣不在話下。

此外就是,要深入敵後,而且需要在廣闊的海域內搜尋敵艦,肯定得搭載更多的戰鬥機與偵察機。

因為超編搭載,所以兩艘航母都沒有備用的艦載機。

這算是一個小遺憾。

在此,申普還格外提到,八艘巡洋艦都換上了新式水上飛機,總共有二十四架。

雖然這些水上飛機的速度比艦載機慢多了,但是航程都足夠的大,而且全都配備了長途電臺。

至於飛行員的經驗,更加沒得說,全都參加過封鎖行動。

白止戰也在此做了安排,讓留下來的何維貴負責水上飛機的指揮工作,安排水上飛機的搜尋任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