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二十二分,三枚紅色訊號彈從“北河”號艦首升入夜空。

這是電臺全部損壞,桅杆或者瞭望臺被毀之後,才會使用的通訊手段,意思是本艦已經完全喪失作戰能力。

只是,“北河”號上的官兵還在戰鬥,用高射炮向敵艦開火。

“南江”號依然跟在“北河”號屁股後面,八門主炮全成了啞巴,只有幾門副炮還在朝敵艦開火。

七點二十五分,“魯河”號從西面超過“北河”號與“南江”號。

雖然隔著大約兩千米的距離,但是能清楚看到,兩艘戰艦的甲板上有很多官兵,全都在奮力救火,沒有人跳海逃生,甚至沒有人去疏散與搶救傷員,看上去像是所有官兵都要跟戰艦共存亡。

或許,兩艘戰艦的官兵只是不想拖累友艦。

如果他們跳海逃生,如果積極的搶救傷員,肯定需要友艦支援與協助,也就得讓友艦減速靠過去。

在這一刻,司令艦橋裡面安靜得出奇。

年輕參謀低下了頭,高階參謀都在剋制思想鬥爭產生的衝動念頭。

是去,還是留!?

離去,能夠保住兩艘戰艦與兩千多名官兵,保住帝國海軍復興的種子!

留下,能夠兌現軍人的承諾,不用在內疚當中度過餘生,更不用面對接下來的各種艱難險阻。

所幸,輪不到分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來做此決定。

七點二十七分,也就在“魯河”號超到最前面之後,西南方向上,一艘戰艦發生了猛烈爆炸。

不是敵艦,是之前脫離編隊的“桂江”號。

發生得太突然,“桂江”號上的官兵不但沒來得及發出電報,甚至沒有能夠及時打出紅色訊號彈。

三分鐘內,七點三十分之前,這艘標準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的戰艦就從海面上消失了。

此時,準確時間是七點二十九分,在“桂江”號前方不遠處的“冀河”號發生爆炸。

這次,“冀河”號上的電訊兵發出了警報。

擊沉“桂江”號與襲擊“冀河”號的不是敵人的主力艦,而是輕型巡洋艦,用的是重型魚雷。

在發出警報後,“冀河”號打出了三枚紅色訊號彈。

因為已經完全癱瘓,所以這艘喪失作戰能力的戰艦,除了自沉外,也就只能任由敵艦宰割了。

只是,“冀河”號的最後一位代理艦長選擇了更為壯烈,更加絢麗的殉國方法。

七點三十五分,在搭載傷員的救生艇遠去之後,“冀河”號的第三位代理艦長,輪機部的佘海兵上尉親手引爆前主炮彈藥庫,用數十噸炮彈與發射藥把自己,以及不願離開的幾百名官兵載入了烈士名冊。

這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為這艘在帝國海軍中服役六年,參加上百場戰鬥,十多次榮立戰功,擊沉與擊傷多艘敵艦,為帝國海軍立下汗馬功勞的戰艦劃上了一個不算圓滿,卻是萬分悲壯的句號。

說是一個絢麗奪目的驚歎號,其實更貼切一些。

這驚天動地的一炸,還拯救了另外兩艘友艦與兩千多名帝國海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