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芍華書院,北琳有魚(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值傍晚,正是長安城裡繁華夜景剛剛開始的時候,街道上的男子都是翩然模樣,姑娘們也是膚色白皙,宛如仙子謫塵,對比南禹人人都因黑火山氣焰烘烤而膚色略黑的模樣,長安城裡的畫面,給予了道生極大的衝擊。
雖然魏國不是世間疆域最遼闊的,而南禹也不是最窮的,但兩國的確有很大的區別。
從來沒有見識過南禹外面世界的道生,第一次走出來,便來到世間最繁華的長安城,他顯得有些躊躇,就連行走在街道里都下意識避讓著,且有些憨厚的臉上,也透著無盡的茫然。
他不敢四處去打量,尤其那些膚色白皙的姑娘們無意間朝他掃過一眼,便讓得道生倉惶不已,險些被很平坦的青石板路扳倒,惹來那些姑娘的輕笑,更是讓道生紅潤了臉頰,暗暗叫苦。
魏國的風氣是相對開放的,而南禹則相對保守。
道生是窮苦人家出身,本來就沒見過什麼大世面,在偶然間碰到木皆然,並有了師徒之名,那也是道生第一次走出山窩窩,去往南禹都城,剩下的時間他一直都在枯禪裡修行。
這也是他第一次入世,但一路上所見所聞,也沒能徹底改變他固有的思想,可長安城的繁華還是讓他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喜歡這裡,但本身的性格,又讓他很害怕去接觸。
長安繁華確實很容易迷人眼睛,但道生終究沒有忘記自己此來的目的,他一邊躲避著街道行人的目光,一邊徑直朝著芍華書院而去。
他倒也不需刻意去打聽芍華書院的所在地,因為這本身就不是什麼秘密,哪怕道生從未走出過南禹,也不代表他就不清楚芍華書院在魏國長安城裡的什麼地方,這並不矛盾,那畢竟是魏國書院。
懸海觀不在長安城裡,芍華書院就是長安城除皇宮外最崇高的地方,哪怕是青羽宗山門也座立在長安城外,但因長安城裡讀書人很多,最喜附庸風雅,芍華書院的地位便穩壓青羽宗一頭。
而青羽宗山門是魏國的五境上宗,他們的宗主便是魏國的國師,青羽宗山門弟子護衛著長安城,那是魏國山海清幽外最強的修行山門。
芍華書院只是正統書院在魏國的分院,但世間從不缺少讀書人,他們都是未來朝堂的棟樑之才,書院在諸國都享譽很高的地位,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他們基本上沒有私心的在幫助世間諸國培養人才,不論是讀書人還是修行者。
只要天下書院一心,總院又座立在姜國都城,那麼世間諸國便很難明目張膽的對姜國做些什麼,畢竟書院擋在那裡,又幫他們培養著人才,若是反水,將會是相當恐怖的事情。
除非有一方勢力能夠制衡每一座書院,否則姜國便會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因姜國處在天下必爭之地,世間諸國都難免有些心思,可也因書院的存在,有些王朝便會存在很大的顧慮,他們不可能輕而易舉便聯合起來,且琅琊城不破的情況下,姜國也覆滅不了,書院震懾在外,琅琊城護守中心,幾乎是堅不可摧的。
事實上,目前除了北燕因環境苦寒,而且距離姜國最近,想要改變現狀只能屢屢犯姜國邊境,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按照北燕的地理位置,他們要麼進攻姜國,要麼進攻西晉,而西晉一直都保持中立,又有劍仙王乘月震懾著,若進攻西晉很容易打破平衡,唯獨姜國,是世間諸國都想得到的,但表面上又裝作無所謂的樣子,沒有人在意姜國和北燕會不會開戰,他們甚至還能暗地裡做點什麼。
在北燕的立場,進攻姜國遠比進攻西晉益處更多,但在道宮沒有動作的情況下,北燕最需要解決的仍是在中慶城裡的無涯書院,北燕書院如果不破,他們也沒辦法全身心的進攻姜國,這也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所以北燕雖屢屢犯境,但其實也只能算小打小鬧,他們都在等待著機會。
也是在等待道宮的態度。
芍華書院在魏國長安城裡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道生站在芍華書院門前,也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與梨花書院座立在姜國都城外不同,芍華書院就在長安城裡面,是很容易找到的。
芍華書院就座立在長安城中心街道,也是前往皇宮的必經之路上,佔地面積自是不像梨花書院那般,涵蓋著一座山頭,但芍華書院卻相當氣派,尤其門前兩根石柱,在整座長安城裡都極為顯眼,亦有魏國皇帝陛下親筆題字。
魏國皇帝不似姜國皇帝那般只是愛字,卻寫不出好字,魏國皇帝的字,在整個世間都是很有名的,頗有文壇大家的風範,甚至有他獨創的字型,當是價值連城。
芍華書院門前沒有守門者,但長安城裡的百姓也都心照不宣,絕對不敢擅闖,道生站在那兩根石柱的中間,哪怕面前無人,他仍是很有禮貌的見禮,開口說道:“南禹枯禪皆然大師門下弟子,特來魏國芍華書院,拜訪北琳先生。”
他的聲音很輕,但在芍華書院裡面卻有人在遠遠注視著,那著僧袍的年輕人風塵僕僕,於微雨中獨立,任憑雨水淋溼僧袍,眼神堅毅。
傾盆大雨在魏國長安城裡則變得很微小,是細潤無聲的,雨水覆蓋整個世間,有的地方很大,有的地方則很小,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場雨的確覆蓋了世間每個角落。
“那是南禹枯禪皆然大師的首徒,道生,枯禪弟子很少入世,怎會在此刻來到我們芍華書院?”
芍華書院的幾名教習注視著院外的道生,他們心裡都有些困惑。
“來者是客,且不管他到此的目的是什麼,既是想見北琳有魚,那便讓他入院吧。”
北琳有魚除了在長安城裡偶有走動外,便基本上一直待在芍華書院裡,想要讓北琳有魚出院相見,是很難的,幾位教習也不想自找麻煩,他們只能讓道生入得芍華書院,至於能不能見到北琳有魚,那便不管他們的事情了。
在道生耐心等待的時候,芍華書院裡走出來一名年輕書童,看起來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稍顯稚嫩,他朝著道生見禮,說道:“我們北琳先生就在書院裡,我會幫你指明道路,剩下的路就是你自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