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著振華,想聽聽振華的意見。

為了修路的事,振華已經考慮幾年,甚至七八年了,最近更是有了一些思路,點點頭,站起身說道:

“我的意見是,先做起來。首先,組織勞動力,把路基修復好,同時開始村內集資。整個東灣行政村,總人口接近三千,每人集資五十塊。”

“當然了,很多貧苦戶不一定有錢給。我們集資的理想狀態,是十二萬;但是我覺得,能達到十萬,也就不錯了。”

“本村有一些富裕家庭,還有在外地上班的工作人員,我們可以動員他們,多捐款。比如鄭懷亮、趙文樂、王耀巖等人,他們可以彌補一部分貧困家庭的集資缺口。”

蔡興美噗地笑了。

振華不明其意,問道:“蔡大姐笑什麼?”

“沒什麼,我想到了你的好兄弟齊磊。多少年前,齊磊就吹牛說,等他以後發財了,出資修路。可是現在,他人都找不到了。”蔡興美說道。

葛守道也笑:“幸好沒指望齊磊,否則要等到一百年以後!”

“咱們不說齊磊,繼續開會。”振華苦笑了一下,整理思路,又說道:

“對於額外捐款的人,我建議,在路口立一個石碑,刻上他們的名字,表示我們家鄉的感謝。”

“有了十萬塊啟動資金,我們行動起來,再繼續跑資金,向上面爭取撥款。”

“另外一方面,我這段時間去了城裡好幾次,發現城裡正在大拆大建。有很多拆遷樓的建築殘渣,我們可以聯絡渣土車隊,送到東灣村做路基。這樣的話,又可以節省一大筆資金。”

“還有,我們前幾年栽種的速生楊,明年就可以出售,也是一筆不小的資金,可以跟各個小組暫借,挪用到修路上面來。”

“只要我們行動起來,鄉里看見我們的決心和動作,肯定會有所支援。”

振華侃侃而談,將自己的思路和盤托出。

葛守道徵詢大家意見,問道:“大家覺得,振華的思路可行嗎?”

辛安龍第一個支援振華,說道:“我覺得可以!”

何乃亮反對,說道:“這條路修起來,沒有一百萬,也得八十萬。就算我們集資十萬,也是杯水車薪。而且振華說的,都是紙上談兵,真正行動起來,絕對沒有這麼順利!”

蔡興美不說話,保持中立。

振華說道:“修路的事,首先我們要統一思想,確立目標,這時候,需要我們村兩委團結一致,排除他議。”

何乃亮聳聳肩:“我沒意見,配合工作就是了。”

葛守道看看大家,終於拍板:“那就按照振華的意思行動吧。首先,統一思想,排除萬難,一定要修路!第二,統一行動,村兩委所有成員,擰成一股繩,確保修路完成!第三,振華全面負責這件事,其他幹部全力配合!”

振華道謝,感謝大家的支援,接下來研究部署第一步工作:宣傳,修復路基。

……

東灣村要修路了!

這個訊息傳開,讓村裡人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