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四海佈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汴梁的街道上,人漸漸多了起來,這其中來自西方的商人,卻日漸稀少。
耶律大石控制了東西溝通的必經之路,他和當初的大宋王朝有盟約,絕不阻礙往來商戶。
不是耶律大石出爾反爾,而是這地方的戰爭,讓商道日漸零落。
遼人將西亞屠戮一空,遍地殘骸屍首,而在君士坦丁堡這個橋頭堡,更是殺得“百國聯軍”全軍覆沒。
一群群的“國王”“貴族”,被排隊砍頭,丟進了愛琴海。
楊霖提前滅掉了蒙古汗國,沒有讓歐洲躲過後世歷史的所謂“黃禍”,契丹人的刀鋒更加的鋒利。
很多西方商人,也被迫留在大夏,等待著和平到來,才敢上路回鄉。
清晨的微風已經不帶涼氣,也宣告著冬天遠去,城郊踏青的人絡繹不絕。
在汴河東側的一個小湖上,輕舟載著兩個人,悠閒地垂釣。
其中一個便是當朝天子,身穿一襲普通士子最喜歡的白衫,攏發包巾,十分隨性。
他的臉上蓋著一張草帽,舉著魚竿,也不管有沒有魚兒上鉤。
在他對面,是大夏情報頭子,讓人聞之色變的都尉府提舉,殷慕鴻。
殷慕鴻這些年來,走南闖北,從一個白面書生,蛻變為古銅色膚色的中年漢子,魅力不減反增。
他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著雄縣的風光和河北的風土人情,手裡的釣竿握的卻紋絲不動,時不時提起來,收幾尾小魚。
反倒是楊霖的魚筒內空空如也,一條也沒有釣上來。
楊霖聽了半天,伸手拿開帽子,陽光有些刺眼,眯著眼問道:“儘快築城,朕先把幾個重要的衙門搬過去,然後慢慢遷都。”
殷慕鴻低著頭,眼珠溜溜轉了兩圈,抬眼問道:“什麼衙門先去為好?”
楊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自然是文教司,然後將京營新軍搬過去,他們的家眷自然也就跟去了,如此一來汴梁十幾萬人,就先搬去了新都。河北土地,何其多也,安置這些人綽綽有餘。”
河北這些年,被大宋君臣給禍害的,生生從一箇中原要地,人煙稠密的重鎮,變為地廣人稀的邊陲荒涼地帶。
北地漢人無不離心離德,正處在關鍵時期,這個時候遷都過去,有助於重拾北地民心。
而南方,漢家政權的穩固程度,幾乎是無可撼動。
成熟的官員體制,已經把包括黔中在內的所有南方全部覆蓋,方七佛大殺四方,將土司們殺得十不存一。
而且南方自從古至今,都沒有被異族佔據統治過,所以沒有說是和漢家離心離德的趨勢。
楊霖嘆了口氣,道:“築城的速度,還是要加快一些,幸虧工程兵如今都在北方。就從瀋陽調回些人來,瀋陽長春的開發,就交給遷徙的百姓去做。”
這些人建設起即將成為自己家園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大的熱情,幾乎是全都充滿了幹勁。
既然敢於背井離鄉,肯定不是怕吃苦的人,墾荒之後,遼東大片的土地,將會成為大夏的北部屏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