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城郊,見到了傳聞中的軌道馬車,楊霖眉頭一皺。

和自己想的,還有很大的差距,就拿軌道來說,其實就是兩側固定了一下。

而且十分的寬闊,馬車也是長和寬幾乎等距,這樣阻力平白大上不少。

負責此事的工匠們,聽說楊少宰來了,大受鼓舞,一早就在此地等候。

本來以為楊少宰就是來看看,沒想到提出了不少切實有用的建議,不禁讓眾人刮目相看。

談著談著,敬畏之心稍減,楊霖乾脆在路邊的木墩上坐下,周圍圍住一圈的人,聽他講解。

聊了一會,高柄最先支撐不住了,他完全聽不明白,尋了個機會便抽身溜走了。

等到敲定了幾個重要的細節,楊霖也拍了拍手,肚子裡的東西倒得差不多了,再聊下去就要露拙了,便起身離去。

一群各地的校舍精英,看著楊少宰的背影,眼中充滿了欽佩。

“如此看來,想要將蒸汽機放到軌道車上,至少還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楊霖心裡暗道。

稍微有些失望的楊霖,還是打起精神,下令重賞這些人,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經費。

回府之後,他又連下三道命令,讓中書門下制定律法,規範採煤和鍊鐵兩個新興行當;二是取消妻子狀告丈夫,要坐牢三年的律法;三是四個陪都,三年內都享有自主處理當地賦稅的權力,用於建造基礎設施,招攬民眾入駐。

白時中看著這三道命令,心中有些不以為然,但是還是一如往常,堅定地執行楊少宰的命令。

下發到文教司之後,蔡京看完,沉思了片刻,對身邊的人說道:“少宰有鼓勵生產的想法,我等當為他添把柴。”

“全憑太師做主。”

蔡京起身,出了衙門上了馬車,來到昭德坊內。

正在陪幾個孩子看戲的楊霖,把抱著的小兒子,交到奶孃手中,出來會客。

“太師來此,必有金玉良言教我。”楊霖還沒到花廳,就大笑著說道。

蔡京年紀大,資歷在,也不起身,笑道:“文淵,我見你三道政令,便有些想法,要和你商討。”

楊霖從侍女手中拿過溫桶,給他續了一杯茶水,虛心問道:“太師,有何見教,文淵洗耳恭聽。”

“你想安生民,促發展,可知道什麼事第一要務?”

楊霖想了想,說道:“輕徭薄稅?”

蔡京搖了搖頭,楊霖又說道:“莫不是鼓勵耕織?”

“也不對。”蔡京抿了一口茶,也不讓他繼續猜了,直接說道:“人口。”

“有人才有生產,才有勞力,才有人才。”

此時的社會,人口確實重要,大宋有一億百姓,所以家底厚實遠非其他國家能比。

後世的南宋能抗住蒙古五十年,看似強大的西夏和金國,卻幾年時間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