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難(第1/2頁)
章節報錯
幽燕大地上,百姓們陸續從薊州、燕州一帶,往北遷徙。
燕州府設為陪都,首先擴建是肯定的,然後就是各個衙門搬入城中。
如此一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剛從難民營出來的幽燕百姓,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他們可以選擇留在燕州府,官府開放八個堂口,辦理入籍燕州府。
不過畢竟是故土難離,很多人還是選擇回到故鄉,檀州城內逐漸熱鬧起來。
朝廷在元旦大捷的邸報中,信誓旦旦承諾百姓,幽燕將不復成為戰場。
宋軍將士會把戰線往北推移,一直到完全擊潰北虜,這要是以前肯定沒有人相信,但是如今的朝廷公信力實在太強了。
楊霖幾次緊要關頭,朝廷缺錢的時候,寧願發行國債,都沒有加徵苛捐雜稅,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新政,朝廷說出的詔令,連續幾次被嚴格執行,讓百姓們漸漸選擇相信這個朝廷。
北境這幾年發生的轉變,讓人瞠目結舌,幾年之前河北是邊陲之地,時常被異族襲擾打草谷。
第一次幽燕大戰之後,河北成了內地,幽燕頂上去成了邊陲之地。
朝廷為了防止女真韃子掠奪生口,堅壁清野,將大量百姓遷徙到薊州一帶,將檀州和景州打造成為軍鎮。
如今邊境北移了幾百裡,幽燕都有了一道厚厚的屏藩,北地和中原的關係也原來越緊密了。
至於北地漢兒,之所以和中原王朝離心離德,是因為分離太久了,大家本來就是同宗同族,挽回北地漢兒的忠心,其實不算難。
汴梁城中,許多人都在酒肆中聚飲慶祝,大宋這些年來打的勝仗,比以往加起來都多。
就算是開國時候,連滅江南幾個割據國家,也沒有如今這般風光。
汴梁城郊,一夥人正準備離開,他們便是契丹使團。
因為耶律大石在西邊保住了大遼國祚,今年和往常一樣,派遣了使團前來汴梁賀歲。
不過大宋只是由西域都護府,派遣人去復遼城走了個形勢,並沒有從汴梁派人出使。道路實在太遠了,等到了復遼城,估計都得半年之後了。
高柄站在城郊,笑著擺手,也幾個結義兄弟揮手告別。
看得出他的眼角有一絲的難過,高柄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朋友。
不管是以前的禁軍,還是出使契丹,亦或是後來執掌京營新軍,都有許多人和他相交莫逆。
這其中有秦檜、白時中這樣的文臣;還有耶律木洵、虞世南這樣的契丹少壯貴族;也不乏宋江、花榮這樣的遮奢漢子...
別的不說,至少交友公關能力,高衙內是點滿了的。
契丹人捧著幾十份“元旦大捷”的邸報,踏上了回程的道路,這次大宋竟然真的把女真人趕出了長城以外兩百里,讓遼人刮目相看。
虞世卿已經打定主意,回去之後,就把弟弟關起來,千萬不能讓他成功攛弄陛下東進。
契丹兒郎遠避西方,就是為了躲開滅族的危險,為契丹保留血脈。
若是放著如今的大好局面不要,強行東進,簡直是對不起祖宗。
虞世卿轉頭一看,三弟面色難看,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什麼。
“三郎,我們即將回到大遼,你卻愁眉不展,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