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歲末。

整個大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卻絲毫沒有改變汴梁此時的熱鬧,依舊是煙花漫天,花燈如晝。

今年的金池御宴,前來賀喜的番邦和以往大不一樣,只剩下高麗依然和東瀛還有南洋幾個小國。

大宋疆域擴大了幾近三倍,自然而然少了許多的藩屬,文武百官幾乎都到了金池,除了楊霖。

他依舊是告病在家,可以避免和官家的接觸,昭德坊內也是十分熱鬧。

大堂內擺開家宴,幾十個小桌呈回子型排開,今年楊通乾脆沒回來,只是託人捎回一些海外特產,所以就由楊霖坐在上首。

楊霖也已經派人瞭解到,楊通所在的島國,多半是琉球。

如今琉球島上十分熱鬧,幾個勢力來回征伐,楊通和東瀛幾個大的貴族關係匪淺,在其中攪風攪雨,十分快活。

楊霖一邊有些思念,也有些慶幸,還有這些地方供他們兄弟鬧騰。

這群人要是在大宋,就得乖乖當個富家翁,那可真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正想著呢,楊天仁帶著幾個小兄弟上來敬酒,除了楊天逸是被奶媽抱著的,其他幾個都恭恭敬敬站在下面。

楊天仁代表他們,上前道:“兒子們祝父親大人新年康健,鴻氣東來。”

楊天樂和楊天寧關係最好,緊緊貼在他跟前,楊霖笑吟吟地接過酒杯,連喝了三口。

輪到楊天樂上前,他笑著道:“樂兒祝爹爹萬事昌隆,吉慶有餘。”

楊霖摸了摸他的腦袋,道:“樂兒這些年在外,成長了不少,這才像我們楊家的種。明年我把你送到你祖父身邊,回來時就是個男子漢了。”

楊天樂點了點頭,又回頭看了一眼楊天寧,後者報以鼓勵的眼光。

楊霖說完揮了揮手,在他身後的芸娘和錦兒,笑著將一個個福袋拿了上來。

楊霖一人一個,遞到他們兄弟五個手裡,然後拿了一個掛到楊天逸的襁褓上。

鄭雲瑤也笑著招了招手,她的四個通房丫鬟,帶著幾個福袋,分給了幾個孩子。

楊天仁帶著人拜了拜,齊聲道:“謝母親大人。”

眼看拜年的差不多了,便開始上菜,都是楊府常備的菜色,一家人其樂融融,內院的丫鬟婆子們也都在一旁的室內吃酒。

這一年奔波在外的時間,佔了大半,反倒是在汴梁待了不到半年,楊霖也十分享受這種感覺。

酒宴正酣,幾個侍妾輪流上前,給楊霖敬酒。

楊霖也是各有禮物,調笑幾句,碰到蘇妙憐這種不規矩膽子大的,也免不了瞪她一眼。

眾人散去之後,楊霖在自己房間睡下,醒來時已經是日上三竿。

摸了摸床邊,空蕩蕩的,昨夜喝多了,也不知道是誰睡在一旁,這新年的關口,肯定已經起床去打扮了。

芸娘帶著幾個小丫鬟,伺候他洗面漱口之後,輕聲道:“大郎,那延慶觀的九陵道長來了。”

“哦?師兄來了?”

楊霖趕緊穿好衣服,邁步來到昭德坊的家觀內,洪九陵正在跟此地的梅道人聊天。

楊霖笑著過來,道:“師兄,一早來此,也不提前派人知會一聲,我好迎接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