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諸公,有什麼安排?”

來人顯然是知道軍情的,抱拳道:“回少宰,宋太尉派出三萬京營新軍,進駐河北大名府。河東、秦隴、山東,三省總督也調集了全部兵力,在緊要道路處佈防。”

楊霖點了點頭,這幾道防線下來,即使幽燕有失,還有翻盤的機會。

既然潑韓五已經定計,就讓他打吧,希望自己到了天津港,收到的是一份大禮,而不是揮淚斬韓五。

這是一場大戰,不光是人數兵力上,牽動的是整個邊境。

極東的幽燕,甚至鴨綠江河畔,有高麗和女真的戰鬥,算是此戰的極東點。

而在極西,大漠上,蒙古人規模最大,最嚴重的一次內戰也要來了。

朔州,楊可世回頭,看著漫山遍野的西北軍,旌旗蔽空,刀劍如林,威武雄壯。

尤其是清一色的騎兵,更加顯得人如龍,馬如虎,不由得壯志在胸。

西北軍中,漢人佔不到一半,大多是回鶻、党項和吐蕃人。

這是宋江在西北拉起來的班底,曾經橫掃西域,殺得喀喇汗帝國十室九空,絲綢之路上,累累白骨暴於荒野。又幫助楊霖拿下了汴梁,勇猛好戰,戰力不俗。

為首的楊可世,更是西軍中第一猛將,一杆大槍壓制西軍諸多好漢,武藝上沒有一個不服的。

本來朔州不是主戰場,但是如今合不勒受封為蒙古國王,聚集蒙古諸部的兵馬,南下助戰。

與之接壤的克烈部,肯定不會捨棄和宋人的同盟,早早就派人求救。

朔州楊可世,親率大軍,準備支援克烈部。

西北軍中,本來就有幾萬克烈青壯,此次回去打仗更是同仇敵愾,恨不得馬上和所謂的蒙古國王手下的兵馬廝殺一番。

讓他們知道,克烈人從來不怕韃靼人,以前不怕,現在不怕,將來也不會怕。

邊境上,無數的婦孺老人,已經趕著羊群,往大宋境內去避難。

草原上的征戰,極少有這種情況,男人們戰死了,女人和牲畜,就歸了勝利者,這才是草原的叢林法則。

克烈首領的胞弟忽兒札,遠遠地迎了出來,見到楊可世捶了一下胸口,在馬上道:“我的兄弟,你們的到來,就像是春雨滋潤這片草原,你們的恩德,克烈人永遠也忘不了。”

楊可世與他十分熟稔,朔州和克烈部的交往,就像是走同村親戚一樣頻繁。他寒暄幾句,就跟著忽兒札一道,率兵趕赴前線。

克烈首領,時不時就帶著全家來大宋,去朔州或者銀州遊玩。甚至曾經心血來潮,要到長安縣一趟,被忽兒札死命勸住。

那時候合不勒嶄露頭角,繼承了海都的強大實力後,他幾乎一統漠西韃靼。

克烈部,是他的一個心結,這個善戰的部落,和大宋通商以來,逐漸變得富裕,這讓他們更難對付。

合不勒做夢都想把克烈部征服,這樣草原上,再也沒有人敢不聽從他的號令,一盤散沙的草原諸部,也將實現第一次一統。

宋金之戰作為引燃這場草原霸主之爭的導火索,兩強相爭的背後是宋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