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在我,順我者即為正義,逆我者就是阻礙大勢,死不足惜,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

這次變革的重要性,實則關乎未來的民族發展,能否從這個已經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體系中獲得一次昇華。在世界之巔,再領風騷千年。

與之相比,什麼仁慈、正義、善惡都是微不足道之事。

秦始皇殺再多人、建阿旁宮、奢靡無度、焚書坑儒,他也是千古一帝,值得萬世讚頌。

如今最怕的,就是自己出了什麼不測,那麼絕對是人死政消,沒有第二種可能。

舊勢力需要自己一直壓制,直到新的秩序成型,有了自己的守衛著和擁護者。

思緒萬千之際,這封信也寫完了,不知道蔡京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陸謙。”

外面的侍衛推門而進,笑道:“少宰,陸虞侯歇息去了,如今是屬下當值。”

楊霖點了點頭,道:“你派人去一趟驛站,把這封信交到汴梁文教司蔡京手中,另外去揚州衙署,讓知府召集揚州從五品以上官員,來這裡見我。”

親衛出去之後,楊霖指揮著幾個侍女,搬起小凳子,在院子裡整齊排列出來。

不一會,揚州高官們興高采烈前來拜見,一見滿院的小椅子,紛紛愣在原地。

直到楊霖出來,笑著道:“諸君,各自入座。”

諸位官員哭笑不得地按資排座,一一落座之後,楊霖道:“今天把你們叫來,不為別的,專為淮揚鹽榷。”

這可真是半句廢話也沒有,少宰雷厲風行,果然是名不虛傳。

淮揚揚榷,就是當地的重中之重,因為蔡京的改革,讓淮揚一帶怨聲載道,繁榮程度一落千丈。

當時他為了得到趙佶的寵信,為朝廷急劇斂財,把地方上給坑苦了。

而且今後歷代的統治者,都看到了這個斂財妙招的厲害,無不有樣學樣,從此漢人普通百姓吃鹽就是個老大難問題。

楊霖自問不需要這樣的斂財手段,來為朝廷增加財政收入,便有意徹底革除此舉。

廢除鹽榷、鹽引,讓民間自己經營,讓市場來取優汰劣,既可以讓百姓買到平價鹽,也可以增加地方官府的稅收。

因為楊霖是先控制了朝廷中央,再來地方推行新政,所以朝中的壓力很小。即使有人不同意,也不敢牴觸楊霖的政令。

所以這一項看起來很難的舉措,實際上很容易就完成了,最怕的就是徹底放開之後,自由市場的這一段時期,形成了不好的風氣或者出現巨頭壟斷鹽業,坐地起價的形勢。

所以楊霖打算,限制鹽井的開發,不允許一個人佔據太多的鹽廠,不允許跨地域戶籍地開採曬鹽。

如此一來,就能徹底根除地方上的私鹽販子,因為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做鹽的生意,誰還要偷偷摸摸。

在場的揚州官員,全都被楊霖講的興奮不已,沒想到這種好事都能出現。

朝廷終於不再壓榨地方了,一旦鹽榷廢除,開始和陶瓷、糧食、布匹一樣,改由私人經營了,那麼地方上不知道要多收多少的稅。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無數的鹽販子,就會成為良民,成為正兒八經的客商。

靖綏地方治安的壓力也驟降,不用隨時擔心被兇惡的鹽販子滅門了,能夠光明正大做生意,誰願意去刀頭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