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奔向11月,陳凱戈從燕京傳來訊息,說陳懷愷去世了。

怎麼著也算是老朋友,林朝陽和陶玉書特地回燕京吊了一番。

參加完葬禮,陶玉書便去了美國,她這次去是為了接觸美國的院線方。

今年年中林氏影業引入索尼影業,獲得了一筆5億美元的投資,這筆錢陶玉書是打算用在院線收購上的。

Reagan政府以來,美國對於大型電影公司重新涉足院線業務的管控越來越松,政策上已經沒有任何阻礙。

院線作為電影行業獲利的終端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天時、地利、人和齊備,陶玉書自然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林朝陽則選擇留在了燕京,他的新書還在創作中,這回回京就當是採風了。

石景山,軍區大院。

杜若林滔滔不絕的跟林朝陽講述著他年輕時的英雄事蹟,說到激動處唾沫橫飛,聲若洪鐘,一點也不像快八十歲的人。

「這事你得給我寫一筆,我那老同學死得慘,當時要不是他,我人就沒了3

杜若林講著他年輕時參加愛國運動時的驚險遭遇,要求林朝陽把他的經歷給寫進書裡。

「再加下去,這都快成您老的自傳了。」林朝陽吐槽道。

聞言,杜若林眼睛瞪得像銅鈴,「胡說八道!我才提了幾件事?怎麼就成自傳了?」

「您說呢—」

林朝陽著指頭數了半天,最後說道:「要不說杜峰管您叫爸呢,當年我寫《高山下的花環》,他也是這麼幹的。」

「放屁!」林朝陽一提起杜峰,杜若林頓時怒氣沖天,惱羞成怒道:「不寫拉倒,想寫我這事的人多了去了。葉永烈知道不?去年還特地來拜訪我,我都沒答應。」

葉永烈是科普作家,最知名的作品是《小靈通漫遊未來》,不過在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創作方向轉向了紀實文學。

近年來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主,人稱「舊聞記者」。

「你看你,急什麼眼啊!」

人歲數一大,就成了老小孩兒,林朝陽只得安慰杜若林兩句。

兩人正說著話,林朝陽就見警衛員小宋站在客廳的通道處,一臉糾結。

林朝陽正要問他有什麼事,祁紅英走了過來,將小宋支開了。

「老杜!」祁紅英叫了一聲。

「幹嘛?」杜若林心不在焉的應了一聲,他正打算繼續給林朝陽科普自己的英雄史呢。

「杜峰迴燕京了,等會兒到家。」

祁紅英的話剛說完,杜若林猛然回頭,怒氣衝衝道:「他回來幹什麼?」

「孩子都生兩個月了,咱們還沒見過呢。」

提到孩子,杜若林的憤怒似乎平息了幾分。

林朝陽正打算偷偷跑路,卻被杜若林叫住了,「去哪?」

「您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我就別在這礙眼了。」

「說的好像你沒見過一樣,待著吧。」林朝陽還是留了下來。

杜若林提到杜峰這麼生氣的原因,是在於去年杜峰結了婚之後就拿了香江身份,連孩子都是在香江出生的,也沒跟杜若林商量過。

讓老杜感覺自己這個一家之主的尊嚴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當然了,後面這是林朝陽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