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朱迪斯·瓊斯幾人驚歎的不是他拍黃瓜,而是林朝陽那如同閒庭信步一般嫻熟的動作。

所謂「專業」,其實就是一種範兒。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林朝陽幾個輕鬆動作的背後是他精湛廚藝的體現黃瓜都拍完了,這菜也算是做完一半了,秉持著送都送到西的精神,林朝陽又了兩瓣大廚用來給法餐提味的大蒜,

跟剛才的動作一樣,輕輕一壓,不需要動手去扒,蒜衣已經自行脫落,眾人對這種小技巧更感神奇。

把裂開的蒜瓣剁成蒜末,再用盤子將黃瓜和蒜末裝好。

林朝陽又被調味給難住了,戈特利布的廚房裡有鹽、醬油和墨西哥辣椒,卻沒有醋和味精。

醋這位調料在老美的字典裡壓根就沒有,味精早些年曾經在老美風靡過,六十年代以後被汙名化,基本沒有美國人用了。

於是林朝陽就往菜裡擠了點檸檬汁,又加了點糖。各樣調料齊活了,隨便一攪拌,然後他就把菜端上了桌。

拍黃瓜,後世曾經在洋抖裡風靡過的一道中國涼拌菜。

剛才朱迪斯·瓊斯讓林朝陽給推薦簡單易做又美味的中國菜,林朝陽想來想去,覺得憑老美的動手能力,這道菜已經是大眾能接受的極限了。

菜上了桌,眾人都沒動,反而在那饒有興致的看來看去。

大家倒不是對這道菜有多大的期待,而是對林朝陽三下五除二做出一道菜來感到稀奇,這速度比他們拌份沙拉還要快了不少。

最後是朱迪斯·瓊斯想起來了這道菜是林朝陽應她的請求做的,才握著叉子打算試一試。

她叉起一塊帶著汁水的黃瓜送進了嘴裡,細細咀嚼,完全是拿出了美食家品鑑的架勢。

眾人見狀不由得好奇的張望著她的反應。

「嗯~」

朱迪斯·瓊斯發出了一聲鼻音,卻沒有說話,她繼續咀嚼著口中的食物,只有眼角那幾道細碎的皺紋暴露了她味蕾的愉悅。

她的反應把本來對這道菜的味道沒什麼期待的眾人的胃口給吊了起來。

「怎麼樣?」愛潑斯坦問。

終於將口中的黃瓜嚥了下去,朱迪斯·瓊斯好像美食節目的評委,表情嚴肅的品評道:

「很神奇的味道。保持了黃瓜的清香、脆爽口感,味道鹹鹹的、酸酸的,還有些鮮甜,很適合當開胃小菜。」

眾人聽完她的評價,也忍不住去拿餐具打算嘗試嘗試。

他們這些人一年裡總會參加幾次聚會,但在聚會上大多是談工作、聊藝術、

分享經歷,跑到聚會上搞美食品鑑還是第一次,大家都覺得很新鮮。

嘗過了拍黃瓜之後,大家覺得朱迪斯·瓊斯的評價很中肯。

這道菜不是那種一吃就令人驚豔的味道和口感,但卻很讓人上頭。

「對於不喜歡黃瓜的人來說,這種做法是個不錯的嘗試。」戈特利布說,然後又誇讚了一句林朝陽,「林,你的廚藝可真不賴!」

朱迪斯·瓊斯問林朝陽:「林,像這樣簡單的菜,在中餐裡多嗎?」

「中餐的分類有很多種方式,這屬於冷盤,可以類比成沙拉,做法都大差不差,這個是相對簡單的。」

「你會的多嗎?」

「我?還成吧,一般的菜系都會一點。」

聽到「菜系」這個單詞,朱迪斯·瓊斯說道:「我知道,中國有很多種烹飪方式,是按照省份來分的。」

「你有沒有興趣出一本烹飪圖書?」朱迪斯·瓊斯接著問道。

林朝陽毫不遲疑的搖了搖頭,「沒興趣。」

見他如此乾脆的拒絕,朱迪斯·瓊斯以為他是看不起烹飪圖書,便給他科普起了如今烹飪圖書在美國的銷量和影響力。

朱迪斯·瓊斯至今編輯的烹飪圖書超過10部,每一部的銷量都是百萬冊起步比如她在1972年編輯的《素食主義的品味》,因其反傳統飲食習慣的文化內容和語言使素食得到推廣,隨之掀起素食主義運動,這本書在十幾個國家發行數百萬冊。

林朝陽聽她講了半天,說:「朱迪斯,烹飪不僅是為了裹腹,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藝術,甚至是道!」

他的語氣平靜,不帶什麼情緒,可在朱迪斯·瓊斯的眼中卻看出了滿滿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