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2/2頁)
章節報錯
“……”殿內眾人,一聽這話,不由得相顧駭然,竟然真得被皇上料中了?
他們立刻按照官職高低,急著輪流看了這份急報,最後相顧無語,皇上沒有騙他們,那也就是說,河套建虜的動靜,就是按照皇上推演得在進行。換句話說,西北那邊恐怕要危險了!
過了好一會之後,崇禎皇帝見他們都沒說話,便微笑著說道:“河套建虜之患,也到了該解決的時候。朕的本事,卿等應該都見識過了,不用擔心朕,安心準備吧!”
他前後浪費了不少口水,已經說得相當清楚了,底下臣子到了這時,也沒了勸阻皇帝的理由。不過,首輔薛國觀還是奏道:“陛下,建虜可不比原先的土默特部,且有土默特部被殲滅的例子在,建虜估計也不會再上當。不知道陛下御駕出征的話,這一次,又該如何打呢?”
聽到這話,其他文官都是很贊同。草原上的敵人,就是牛皮糖,兵力過多,優勢很大地去打,他們就會跑;要是兵力去少了,這肯定不行。也因此,草原上的敵人,一直是大明最為頭疼的了。
之前的時候,把草原上的敵人引進關內,埋伏消滅他們,這種事情,因為事先沒有先例,崇禎皇帝那是第一次做,土默特部沒有防備,才容易成功。可是,如今草原上的敵人,肯定是有防備了,那這接下來的戰事,就絕對難打了啊!
薛國觀這話,同樣問得崇禎皇帝有點難以回答,因為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具體的想法。不過他還是有自信的,因為幾個“金牌臥底”已經趕往河套。只要能知道敵人在幹什麼,怎麼幹,那針對性的行動,總會有辦法的。
基於這個想法,崇禎皇帝便微微一笑道:“兵事上,薛卿不擅長,朕也不覺得奇怪。”
“……”薛國觀聽得張了張嘴,不過沒法回答皇帝,因為他還真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大明朝中,並不是每個文官,都是盧象升,又或者是洪承疇和孫傳庭這樣的人物。
但兵部尚書,好歹是有點經驗的,他正想開口時,卻聽崇禎皇帝接著說道:“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朕要是此時侃侃而談,說怎麼怎麼就能怎麼怎麼建虜,那就是紙上談兵了。隨機應變,因地制宜,不拘形式打敗敵人,如此答覆可好?”
薛國觀對於這種答覆,就徹底無法反駁。於是,他在心中想著,算了,反正皇上英明神武,雖然還是不看好皇帝能打敗消滅河套的建虜,但至少,應該不會敗!隨他吧:“這……微臣明白了,陛下聖明!”
等到這個時候,戶部尚書終於出列奏道:“陛下,如今雖然朝廷有點錢了,但糧草卻是緊缺。不知陛下要帶多少人馬,微臣也好有個準備。”
萬曆時期的三大徵,把大明國庫都耗空了,打仗,打得就是錢糧。要是有可能,戶部尚書可不想有戰事發生。
對此,崇禎皇帝也還是慎重的,想了想之後,便做出決定道:“驃騎營和磐石營以及勇衛營中的騎卒,就這麼多吧。加上可以隨時呼叫九邊重鎮的邊兵,兵力上應該沒問題的。”
說到這裡,他想起後世的一些說法,便又補充一句道:“朕會看著的,打仗要能賺才好!”
打仗能賺?這怎麼可能?文華殿內所有臣子,剛聽到崇禎皇帝的這個說法時,腦海中第一時間冒出了這麼一個想法。
不過等他們回過神來,忽然又沒法反駁。
因為崇禎皇帝第一次御駕親征,如果只是對草原戰事的話,那還是真賺的。大軍消耗的錢糧物資,可是要比最終大明從河套得到的戰利品要少多了。不說別的,光是戰馬,那就已經賺翻了的!
這麼想著,他們不由得又有點期待,該不會,皇上這一次又能把什麼蒙古部族的老巢給端了吧?可是,蒙古部族的老巢要是那麼容易端的話,他們早就滅絕了!皇上這一次出征,怕是不能了吧?
於是,在這些大明高官的心中,對於皇上即將開始的第三次御駕親征,都充滿了好奇。
首先,皇上這一次出征,這戰事該怎麼打?能不能打贏建虜,能不能消滅建虜,這是個問題!
其次,皇上這一次出征,會消耗多少錢糧物資,最終如果獲勝的話,又能得到多少戰利品,能否抵消消耗掉的錢糧物資,或者還能有多少剩餘?
還有,皇上這一次出征,面對漫漫草原,一望無垠的草原,還能繼續算無遺策麼?
…………
帶著這些念頭,這一次的文華殿之議結束,各自散去,都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當然,也少不了一道聖旨,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發往三邊總督鄭崇儉那邊。雖然崇禎皇帝心中知道,那邊已經是個什麼情況,但明面上,至少要走這麼一個流程不是!
崇禎十四年九月初,邊關先後傳來急報,大同府這邊的建虜和蒙古聯軍自己撤去了,而西北寧夏那邊,叛將柴時華引領建虜主力突然出現,伏擊了寧夏明軍,總兵王世寵戰死,各地多有被燒殺劫掠,損失不小。三邊總督鄭崇儉趕到,才穩住了局勢,急報發出時,建虜已經退兵。
在朝中大臣驚訝於皇上果然料事如神的情況下,崇禎皇帝發下旨意,誓要討伐建虜和蒙古部族,給大明百姓一個交代。
於是,大明崇禎皇帝,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