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1/2頁)
章節報錯
薛國觀聽了,不由得一愣。自己錯了,怎麼可能?雖然九邊多有發來警情,但是,不是一直沒有出過事麼?
其他臣子,也都是有點好奇,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這麼說,難不成,皇上又有高見?
果然,就見崇禎皇帝的臉色嚴肅了一點,認真地對薛國觀說道:“雖然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出現大的戰況。建虜也好,蒙古部族也罷,大都只是騷擾。但是,朕敢肯定,從朕出征遼東回來之後,草原上的建虜必定會壓力很大,因此,他們一定會發動一次大的戰事!”
看到底下臣子都微微有點詫異的樣子,他便又接著肯定地說道:“當然,之前的騷擾,也可以理解成是敵人在麻痺我邊關將士。總之,建虜從遼東遠赴河套,就絕不只是騷擾而已。朕琢磨著,近期建虜必定會有動作,原因朕已經說了,因為河套的建虜並沒有很好地牽制住朕!”
聽到皇帝這麼分析,薛國觀等人想想,好像覺得確實有道理。不過他們可沒法,像崇禎皇帝這麼肯定。
他們沒想到,崇禎皇帝敢肯定的事情,還不止如此,就聽他繼續又斷言道:“有眾多蒙古部族為建虜幫兇,朕料到建虜主力要想掩蓋他的攻擊目標,並不難辦到。如果是朕領軍,聲東擊西,虛張聲勢,比如喬裝主力在大明晉地這邊,實際主力卻屯兵大明西北,大明就防不勝防,容易喪失警惕之心!”
聽到這話,兵部尚書就忍不住了,當即出列奏道:“陛下,何以建虜不會屯兵東邊,而是要去西邊呢?”
本來他是不想問的,可實在是崇禎皇帝的語氣太過自信,讓他覺得,皇上這是有點絕對了,因此就開口一問。順便,也能隱晦地提醒下皇上。雖然皇上您確實有從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事情真相的本事,可是,世事無絕對,不要這麼肯定,謙虛一點,才是明君所為。
然而,他的這個隱晦提醒,顯然沒有什麼用。就聽崇禎皇帝還是用非常肯定地語氣回答他道:“卿可別忘記了,西北那邊有大明叛將柴時華一直在作亂。如果他勾結建虜入侵的話,就很危險了。不止是他熟悉西北情況,而且西邊的大明邊軍對於建虜並沒有接觸過,雖然朝廷有警示,可警惕心相對京畿之地這邊來說,還是要少不少的。”
說到這裡,他斷然道:“如果朕領軍的話,就一定會重點攻打大明西北,如此,很容易成功!”
聽到皇帝說得如此頭頭是道,而且還是有理有據,並不是信口瞎掰,眾多朝臣在面面相覷之後便露出佩服之色。
這個佩服,並不是說他們覺得皇帝所言,就一定是真的。而是佩服皇帝的這個邏輯推理能力,雖然此時還沒有這個邏輯推理能力的名詞,但不妨礙他們知道這個意思,就覺得皇帝的這個能力是真強!
“陛下,既然如此,何不發一道旨意給三邊總督那邊,加強戒備?”薛國觀聽到這裡,便立刻奏道。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確實要發一道旨意過去。也是怪朕,從遼東回來之後,一直在關注民生,防災救災,事情一堆,還有京營的改制,忙得忘記了。等到這兩日,有了點時間,回過頭來仔細想想,才想到了這事!”
一聽這話,兵部尚書這邊就有點不安了,連忙上前請罪。不管怎麼樣,這畢竟是兵部的事情不是!
當然,就這點事情,崇禎皇帝肯定不會怪罪他,不過這也是提醒了他一個事情,便對兵部尚書這邊說道:“各地軍情匯總,卿這邊要專門整理,定期上奏給朕。”
本來的話,他是想說,成立情報分析中心的。不止是軍情,還有民情等等。不過他又轉念一想,眼下正是朝政革新的時候,京營在改制,大明大部分地區都在忙抗災,核查官紳優免限額和催繳賦稅也還在繼續。有太多的事情在做,而如今的衙門效率又不高,再接二連三地推出新概念,新想法的話,還不是很適合。因此,他就沒有提這個事情,準備等以後再說。
不過此時,崇禎皇帝還是有話要說的,就聽他對底下臣子嚴肅地說道:“河套建虜之禍,須得朕親自去解決才行。諸卿協調物資,在儘量不妨礙抗災救災的前提下,多準備下吧!”
一聽皇帝又要御駕親征,在這些文官之中,卻不是受歡迎的。
有的臣子,是因為固有的觀念,覺得皇帝乃是國之重,不能輕易出宮,更不要說還是去打仗的。不是有句俗話說了麼,將軍難免陣上亡,就算再會打仗的將軍,戰事打多了,就可能會戰死的。要是皇帝戰死,那對大明的影響就太大了!
還有的臣子,同樣不喜歡皇帝出宮,則多是怕皇帝出去多了,見識廣了,原本就已經這麼厲害了,那還要不要讓人活了?
基於此,底下臣子中,甚至包括司禮監,其實都是不樂意皇帝三天兩頭的出征,就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陛下,西北之事,畢竟是未發生之事,或者,以臣之見,去一道旨意,已經足夠了!”
“對啊,陛下,只要西北那邊加強防禦,讓建虜無機可趁,自然就不用勞師動眾了!”
“陛下,戰事一起,錢糧消耗無數,能不打還是不打得好。更何況,如今建虜說不定撤回遼東應該也有可能吧,被陛下消滅了上萬多建虜精銳,這河套的建虜搞不好就得回去!”
“……”
他們正在說著,忽然殿外傳來急促地腳步聲,隨後一名內侍出現,手中捧著一個長筒,剛跨過文華殿門檻,就立刻大聲稟告道:“大同府緊急軍情急報!”
一聽這話,頓時,文華殿內變得非常安靜。竟然是大同府來了緊急軍情急報,該不會,皇上說什麼就靈什麼吧?又或者,是另外的事情?
這麼想著,他們心情有點類似忐忑的樣子,就怕被皇帝給料中了,同時,也好奇到底是什麼軍情?如果是和以前那樣只是騷擾,那就沒事。
結果,崇禎皇帝接過急報之後,看了一看,便讓內侍把這急報轉給底下臣子看,同時他便說道:“建虜主力出現在大同,兵困大同。不過在這急報後面還附了一份加急,說援剿總兵吳卿剛好到了大同,認出城外建虜大軍中,為首的那個奴酋濟爾哈朗並不是本人。且圍城大軍中,似有虛張聲勢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