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涇陽再近一些,崇禎皇帝看到城北那邊,黑壓壓地有很多人。遠遠看去,應該是涇陽城的百姓。

他們應該是在大力撲殺蝗蟲了吧!崇禎皇帝見此,不由得心中想著。

或者是聽到了如雷的馬蹄聲,讓陝西這邊已成驚弓之鳥的百姓都嚇到了,那人群明顯有散開的跡象,似乎是想逃入城中。

雖然遠望就能看到紅色,可流賊中一樣是有邊軍軍卒的。而且,官軍來了,難道又會是好事麼?

不過崇禎皇帝所領的騎軍,乃是驃騎營和關寧軍,是大明騎軍中的精銳,速度之快,讓那些百姓都來不及逃回城中,就已經呼嘯而至了。

看到裝備精良的騎軍過來,這些百姓就心安了點,他們最怕的就是那種像乞丐一樣的朝廷官軍。

“敢問是哪路官軍,哪位上官領軍?”一名縣令從人群中出來,身後跟著一幫子鄉紳,陪著笑容問當面的大明將士道。

不過他沒有得到答覆,明軍將士們,只是迅速讓開一條通道,而後在兩邊警戒,虎視眈眈地看著這大群的涇陽百姓。

事實上,這些百姓也同樣在打量著這些精銳的騎軍,有的面露恐懼,有的帶點好奇,也有點一臉麻木,了無生氣的樣子。

這縣令有點納悶,不過見這陣勢,他便知道,應該是有大人物領軍,便抬頭望讓開的通道處看去。

這不看還沒事,一看之下,頓時嚇了一大跳。只見一群武將簇擁著一個年輕人正驅馬過來。最為關鍵的是,緊貼這個年輕人的,還有一群錦衣衛,甚至其中一個錦衣衛,穿得是蟒袍,不是錦衣衛指揮使,還能是誰!

錦衣衛指揮使出現在陝西的事情,他自然是聽說了,畢竟把瑞王給抄家了,這個事情,本身在陝西就引起了轟動的。

可是,如今錦衣衛指揮使,卻只是陪在那名年輕人的身邊。很顯然,地位還沒有這個年輕人高。

頓時,涇陽縣令馬上想起了一個傳言,皇帝御駕親征,早已離開京師的訊息。

一想到這,他頓時睜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該不會,這年輕人便是當今皇上吧?

他只是舉人出身,還沒有經過殿試,因此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不過,李若璉卻是提醒了他道:“皇上駕到,還不快迎駕?”

聽到這話,涇陽縣令和他身後的鄉紳都是嚇了一大跳,不敢怠慢,連忙跪下迎駕。包括他們身後的涇陽百姓,第一時間,全都嚇到了,連忙跟著跪了下來。也有個別膽大的,與此同時偷偷打量下傳說中的皇帝。

崇禎皇帝並沒有第一時間讓他們起來,目光掃視,卻發現這些人之前聚集的地方,竟然擺著貢品之類的,這是在祭拜什麼?再定睛仔細一看,頓時就怒了。

蝗災降臨,不趕緊組織百姓撲殺蝗蟲,反而在這裡祭拜什麼蝗神,這有個屁用啊!愚蠢之極!

怒意上湧,崇禎皇帝立刻便指著那處供桌,厲聲大喝道:“你身為涇陽父母官,蝗蟲來襲,卻不思及時撲殺,反而在此拜神,多年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涇陽縣令匍匐在地,身子微微有點發抖,他知道,皇上震怒,自己怕是有難了。不過他自然不甘心,就趴在那裡回奏道:“陛下,蝗蟲太多,實在撲殺不過來。而且有人言,誰要撲殺蝗蟲,便是對皇家不敬,御史言官必然要彈劾。因此,下官和他們商議,最終有人建議拜神,據說很是靈驗……”

“夠了!”崇禎皇帝非常憤怒,根本不想再聽下去,立刻打斷道,“現在時間緊迫,你的事,隨後朕再和你算賬。現在立刻讓全城百姓,全部都去撲殺蝗蟲,朕亦會讓軍隊相助,務必把這些蝗蟲都撲滅了,免得他們再禍害他地!”

“罪臣遵旨!”涇陽縣令一聽,立刻領旨,然後趕緊吩咐身後的鄉紳和屬官,讓他們去安排撲殺蝗蟲的事情。

而崇禎皇帝這邊,除了需要警惕的軍隊派出之外,所有軍隊也立刻加入了撲殺蝗蟲的隊伍中去。

於是,在明末不可思議地一幕出現了。

精銳的天之勁旅,放下了刀槍劍戟,拿起了樹枝掃把什麼的,就和百姓混在一起,就在涇陽城外,一起撲殺鋪天蓋地的蝗蟲。

不得不說,涇陽百姓一邊在努力撲殺蝗蟲的同時,對身邊的官軍,突然就從心底湧現出了感激。這麼多年來,他們第一次感覺到,有官軍是真好!

不少人在揮汗如雨的時候,還會偷偷地往皇帝所在方向看一眼。看到皇帝就站在高處,指揮著官軍撲殺蝗蟲。在烈日之下,雖然有傘遮陽,可還是揮汗如雨。可是,皇帝似乎根本不在意,反而是一臉焦急,為他們著急,一門心思在撲殺蝗蟲。

對此,他們心中都得到一個結論:皇上,是個好皇上啊!

等到午後時分,三邊總督鄭崇儉領著步軍,基本上都是秦地邊軍來的,用急行軍的速度看到了。

不得不說,眼前看到的這一幕,讓鄭崇儉和這些秦地邊軍都感到非常震驚。

只見涇陽城外,到處都是天子勁旅的身影,就和涇陽百姓混在一起,都在田地山野中忙碌著,努力撲殺著漫山遍野的蝗蟲。

而他們的皇帝,此時也已經加入到撲殺蝗蟲的行列中去了。就拿著一根樹枝,在揮打著不知死活,依舊在瘋狂啃食綠色的蝗蟲。

這個場景,深深地印入了他們每個秦地邊軍將士的腦海中。

此時此景,都不用再說任何話,不顧急行軍趕來的疲憊,所有的軍卒,全都立刻投入到撲殺蝗蟲的行列中去了。

皇上如此,客軍如此,身為主人,又如何能不盡力!

蝗蟲天災又如何?自有皇上帶著我們對抗蝗蟲天災!

皇上,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