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陳奇瑜(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著這些奏章,崇禎皇帝嘆了口氣道:“不管怎麼樣,不能再讓建虜侵入關內了!”
而這,也是他早就想好,要派盧象升這個文武雙全的股肱之臣去恢復東江鎮,牽制建虜無法離開遼東的原因。然而,這事說得容易,做起來還是有很多困難的。
首先,盧象升幾乎是獨自上任的,他的手下,如今可都是在御馬監轄下了。他去了之後,要重新招募新兵進行訓練,挑選老兵成為骨幹。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有動作的。有錢也不行,這是其一。
第二,恢復東江鎮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水師。而登萊水師,因為之前的那些登萊叛亂,也就是孔有德等人的叛亂,損失了大部分,剩下的,也多是被孔有德帶了投降建虜去了。也是因此,建虜才有機會渡海而戰,把東江的根本,皮島給打下了。
如今的登萊水師,完全是名存實亡。雖然崇禎皇帝給盧象升撥了錢,可有錢也不可能立刻變出一支水師來。這也需要時間。無論是造船,還是訓練水兵。
當然了,之前所商議的調福建水師北上是一個辦法,但崇禎皇帝沒有把握,如今已經是海上霸主的鄭芝龍,會聽從調遣。畢竟從原本的歷史上看,他壓根就沒有對朝廷有敬畏之心。
想著這個,崇禎皇帝不由得又回想有關鄭芝龍的資料,考慮半餉之後,決定直接給鄭芝龍一份密旨,由廠衛快馬送去。
忙完了這個,崇禎皇帝又考慮起盧象升那邊的第三個難點。就是盧象升所提出的,要牽制更多的建虜人馬,杜絕建虜分兵繞道蒙古的可能,那麼東江鎮這邊的牽制軍力,就必須足夠強大。因此,一支精銳的機動騎軍,就是盧象升所想要的。
想到這個,崇禎皇帝不由得無奈一笑,大明沒馬啊!
為了天津一戰,不但徵集了整個京師的馬,甚至連騾、驢之類的也都派上戰場了。不說別的,就如今御馬監轄下的驃騎營,其實也只有一半人有戰馬可用。最為關鍵的是,還不是什麼馬都能當戰馬可用,更高的要求,讓崇禎皇帝更是感覺無奈。
馬從哪裡來呢?
崇禎皇帝想著這個問題,不由得把目光看向北邊方向。蒙古草原上,確實是有馬,可那邊是建虜的地盤。
他正在想著這個問題,忽然有內侍來報,說陳奇瑜在宮外請求覲見。
原五省總督陳奇瑜之前獲罪流放邊疆,如今得宣大總督洪承疇舉薦,得以重新出山。這是回來向皇帝謝恩,並準備去上任三邊總督的。
一想到這,崇禎皇帝立刻想起,他不是被流放到延綏去了麼,那邊不就是臨著草原。而且他的新任官職是三邊總督,也就是總覽延綏、寧夏和甘肅這三邊的軍政大權,問問他,說不定會有辦法。
於是,他立刻下旨,文華殿召見陳奇瑜。
沒過多久,等陳奇瑜進殿見禮時,崇禎皇帝差點就認不出來了。在原有的崇禎皇帝印象中,陳奇瑜是正當壯年的儒官,很有官相的那種。可此時一見,才四十三歲吧,頭髮就已經半白了,雖然腰還是直的,可臉上的皺紋卻多了不少。乍一看,還以為是個五六十歲的人了。
不過讓崇禎皇帝有點欣慰的是,雖然面相是老了,可精神很好。
“朝廷正在用人之際,由洪卿舉薦,朕決定再給卿一次機會。”崇禎皇帝看著低頭而立的陳奇瑜,先開口說道,“三邊總督之職,卿可有把握做好?”
陳奇瑜並沒有那種一聽就拜謝大恩,連聲保證沒問題的反應,只是依禮拱手回奏道:“不知可有錢糧下撥?”
對他的這個反應,崇禎皇帝倒是有點欣賞。要是陳奇瑜為了當官,就立刻應承下來,反而會讓他擔心。
因此,他微笑著說道:“朕可以給卿十萬兩,糧就沒有了,需要卿到任之後就地籌集。”
事實上也是,從京師這邊是不可能撥糧過去的,要不然,都不夠路上消耗的。
看到陳奇瑜抬頭看自己,崇禎皇帝便又補充道:“朕覺得前任陝西巡撫,如今的薊遼總督孫卿的清屯充餉做得不錯,卿到任之後,可推而廣之,無需其他顧慮。懂麼?”
他說這個話,其實就有一層意思在裡面。意思是:陳奇瑜,不要怕得罪人,有朕在的。你看看,孫傳庭用了清屯充餉,朕很滿意,如今更是從巡撫升到薊遼總督了。
陳奇瑜從陝西過來,自然知道孫傳庭在那邊做的事情。在來得路上,也聽說了孫傳庭勤王之後發生的事情。對此,他其實觸動很大。
叫天說
試著再寫一章,不過可能完不成,明天再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