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之所以孫傳庭要來招收難民,是因為他認為原有的緝私兵丁都是老油條,讓他們繼續擔任緝私兵丁只會給自己抹黑。

而不要有家小的難民,是因為有家小,就更容易腐敗,很容易為了養家餬口而伸手;或者商賈和走私者直接從他們家小身上下手,從而拉緝私兵丁下水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其次有關識字,是因為孫傳庭在京師見識到了新軍,其所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被他歸結為士卒普遍學習識字,能明理,才會如此與眾不同。而他自己,也需要這樣的緝私兵丁。

當孫傳庭挑選了一批符合條件的壯年難民往回走,經過碼頭之時,有不少富豪商賈認出了孫傳庭。這些人馬上臉上堆滿了媚笑,卑躬屈膝地向他打招呼:“孫大人,這麼熱的天還親自出來,真是大明官員的楷模啊!”

“孫大人百忙之中還記得來救濟難民,一顆仁心,真讓我等慚愧啊!”

“孫大人,我東家是那啥啥啥,想請您喝個茶,能挪個時間麼?”

“......”

孫傳庭彷彿耳朵聾了一般,沒有理會任何一個人。要是有那個不長眼的為此去擋他馬頭,就會用冷冷地目光直盯那人,能讓擋著的人嚇得後脊椎骨發涼,趕緊讓開。

當孫傳庭走遠之後,這些商賈看著孫傳庭的背影,不由嘀咕道:“一幅死人臉,一點不講人情世故,當他自己是什麼人!”

“就是,還從沒見過這號人,就不怕得罪了一些他不能得罪的人麼!”

“......”

很是有些商賈忿忿地在背後說孫傳庭,雖然他聽不見,但卻能想象得到。

孫傳庭心中早有主見:任他再大,能大得過皇上?現在的朝廷已不是幾年前的那個朝廷,只要自己做得正,就不怕有人在背後搞小動作。

而且孫傳庭知道,暗處還有東廠的人在盯著,到時候皇上自然知道是非功過。他也不怕東廠的人有問題,因為東廠也有神秘的廉政公署在看著。現在這個局勢,想要所有的一起腐敗,基本上沒有這個可能。

想到這,孫傳庭倒是暗自佩服搞出目前這個監察體系的人。有明有暗的監督,每個官員的頭上都懸著神明,想幹壞事都要先掂量掂量再說。

而被孫傳庭所佩服的那個始作俑者鍾進衛,此時還在操心藩王封建北美之事。

他仔細想了一遍,發現還漏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他的倡議下,崇禎皇帝下了聖旨。但鍾進衛覺得不放心,決定親自過去看看具體的安排。

於是,他在顧百川等人的護衛下,前往大明門東邊的官署,其實就是在午門的不遠處而已。

沒過多久,他就來到欽天監之南,禮部正東的這處官署。該官署有大門三座,均向西,對面是照壁。

“侯爺,就是這裡了。”顧百川指著這處官署的橫匾說道。

鍾進衛勒馬抬頭一看,上面用黑漆書寫“太醫院”三字的硃色橫匾,果然是自己這次過來的目的地。

於是,他翻身下馬,直接往大門處走去。

一群騎士到了大門口,雖說不是急促的馬蹄聲,卻也還是有不少動靜。門役聽得清楚,連忙出來看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