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和溫體仁也帶著好奇看著鍾進衛,不知道他要說什麼。

“其一,南京民變的事情會發生,就是那些生員先貼大字報,後聚眾鼓動百姓鬧事。分析起來,就是他們先行掌握了輿論,才有後面的事情。”

鍾進衛的分析讓幾個人都點點頭,也明白了他說這個的意思。

“陛下,臣之前的時候,已多次說過輿論引導的重要,為此也讓教坊司培訓出戏班子往各地演出。對了,其實之前的託也是一種輿論引導。”鍾進衛繼續提醒道。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當即贊同道:“朕知道了,是朝廷對南京的輿論事先沒有做好引導,因此才被人有了可趁之機。”

“陛下英明,臣現在覺得京師之外的地方,輿論控制還有待加強。”鍾進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道。

在崇禎皇帝和鍾進衛說話的時候,溫體仁已在考慮這個問題,此時才發表看法道:“陛下,臣以為此類朝政實施最好事先透過邸報發行天下,讓天下事先有個瞭解為好。”

鍾進衛剛才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有自己的想法。現在聽溫體仁說解決方法,他的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下,然後馬上就舒展了開來,他看向溫體仁說道:“溫大人所言極是,不過我也有一策,可以和溫大人所言相補充。”

崇禎皇帝在上面聽了,心中歡喜,連忙問道:“鍾師傅,你有何補充?”

鍾進衛轉向崇禎皇帝回答道:“陛下,臣以為,溫大人所言朝政先發到邸報上,這是一個好主意。但看到邸報的人群會比較小,再由他們傳出去,這擴散速度就慢了。”

溫體仁聽了一想也是,就問道:“中興侯,那你的意思呢?”

這等於是替崇禎皇帝又催了鍾進衛一次,他便不再分析解釋,直接先說出了他的建議:“臣建議朝廷辦報紙,至少要在兩京十三省的省會有朝廷控制的報紙。”

王承恩一直沒有說話,聽著鍾進衛講解,此時一聽,心想又是一個後世的新鮮東西吧?

“鍾師傅,何為報紙,如何辦這報紙,又如何控制?”崇禎皇帝心急,一連問出了三個問題。

鍾進衛聽了笑著答道:“陛下,這報紙,顧名思義,就是一張紙。可以這麼說吧,報料的紙張,就是報紙。把朝廷想告訴百姓的事情都登記在上面,然後分發全國。”

溫體仁聽得有點無語,他不由問道:“中興侯,你這不還是邸報麼!”

確實,邸報其實就是最初的報紙。都有報道新聞,引導輿論的功能。

鍾進衛只好更加細緻地解釋道:“邸報是給各地官府的,而報紙是用於面向普通百姓,這樣受眾面就廣了。因為物件的不同,所刊登的內容可以不一樣,文章也可以寫得不一樣。這邸報和報紙的區別,其實還是有不少的。”

崇禎皇帝認真地想了一會,雖然覺得鍾進衛說得不無道理,可要大張旗鼓地搞這個的話,好像也不是非常有必要。

於是,他面上還是露出點笑容,徵詢鍾進衛道:“鍾師傅,你是否再考慮下這報紙是一定需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