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東盛京,奴酋皇太極正在崇政殿和一幫子親信開會。
只見皇太極滿面笑容地道:“成立六部的事就這麼定了,接下來我們再商討下如何回覆錦州那邊。”
原來皇太極在范文程的密奏之下,趁著那些和碩貝勒基本都不在盛京的機會,同意了范文程的建議。
即仿明國官制,成立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各部尚書由皇太極的親信或者對皇太極親近的年輕建虜頭目當任。
皇太極估摸著反對這事的,到目前為止可能也就莽古爾泰一人了。因此他並不怕莽古爾泰從朝鮮回來後反對,木已成舟,又會是多數和碩貝勒同意,莽古爾泰反對都沒用。
建虜的中央集權,在范文程的建議下,越發地集中到了皇太極手中。
在殿內的眾人聽皇太極又說了個會議議題,就都各自思考著,看怎麼給大汗一個建議。
他們都知道回覆錦州那邊的答案是一定的,那就是不會出兵。可要用什麼理由來推託,讓科爾沁族人覺得他們是實在沒辦法出兵才是這次議題的重點。
和碩貝勒之一的濟爾哈朗首先向皇太極奏道:“大汗,要不直接就告知錦州,大金的糧食不足支援他們把錦州打下來。”
要打下錦州不是一時半會地事情,一要斷絕從寧遠、山海關方向來救援錦州的明軍,二是怎麼攻破牆高城堅的錦州城也是一個難點。
但無論哪一條,都有一個過程,這就需要大金國內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物資過去。
而戰爭期間,消耗的糧食物資是平時的幾倍。本來大金就缺糧,如果這麼做的話,糧食只會缺得更厲害,就算打下錦州也不見得能補回來。
這個就是皇太極考慮錦州戰事不打的主要原因,當然了,錦州城太堅固,不管是用大金的人命還是用蒙古人的命去填,都是不划算的。
皇太極早已把那科爾沁族的軍隊看成是自己的口中肉了,之前他聽到明軍襲擊科爾沁達爾罕王的過程後,真是仰天長笑,連明軍都來幫助自己收編蒙古人。
他聽到濟爾哈朗的建議,想都沒想,直接搖搖頭道:“此法不妥,如果科爾沁知道我們糧食如此窘迫,在未來收編他們的時候,會有不必要的麻煩。”
范文程聽了點點頭,同意皇太極的這個說法。他也有一個建議,只是剛才一直在等別人先說,免得自己表現太突出引起殿內這些女真貴族的嫉妒。
現在他見濟爾哈朗已經獻過策了,他就向皇太極獻策道:“主子,是否可以說錦州城堅,我大金又無大炮,不宜攻城。另則也向他們表明,主子實在不忍因攻打錦州這種堅城而讓科爾沁族人白白送命。”
皇太極一聽,有點道理,就對范文程說道:“有道理,接著講。”
范文程一聽,臉上露出了受表揚後的媚笑,繼續說道:“蒙古人應該知道我大金不善攻城,就能理解剛才的理由。只要我們保證將來一定誘使明軍出戰,在野戰中替他們報仇,或許就會同意撤軍了。”
皇太極聽得點點頭,不過又搖頭了,他想到科爾沁人現在有兩個首領,即達爾罕王的兩個兒子。他們為了奪權,會不會堅持要奪回達爾罕王,或者一定要馬上替他們那些被明軍所殺的族人報仇。
皇太極把這個意思說了出來,而後補充道:“最好再有一個理由,讓他們不能再堅持留在錦州。”
殿內安靜了下來,都在想著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