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時時分,很多京師的百姓都已聞訊,趕到午門來看建虜首級。

這些百姓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都以為建虜是三頭六臂,或者頭大如牛,或者長鼻闊耳等等,真見到了,才發現原來素有兇名的建虜,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嘛。

百姓們一邊圍觀一邊談論,很多人的觀點隨之改變。

忽然,一陣急促地馬蹄聲傳來,夾在馬蹄聲中的還有報捷聲:“大捷,朝廷大軍擊潰建虜,斬殺變節官員,收復灤州城。大捷...”

百姓們詫異地看著報捷的信使跑進午門口,然後由內侍轉呈捷報給皇上。

這喜事是接二連三地來,明軍啥時候變得這麼強了,百姓們又多了一個話題。

崇禎皇帝自然又是一番歡喜,然後生了把鍾進衛召回京師的念頭。

戰事順利,軍中自然就會安穩。但對於他來說,接下來意味著要封賞,就是要花大把的錢。

讓鍾進衛趕緊回京師,主持國企之事,以便替朝廷早一日賺錢。

不過還是溫體仁老成持重,勸住了崇禎皇帝。從報捷文書上看,和建虜的主力決戰並沒有真正開始,還是小心為上。

最終崇禎皇帝給孫承宗和鍾進衛兩人去旨,諮詢當事人的意見。如果條件允許,則讓鍾進衛回京師,條件不允許,就只能等戰事結束了。

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鍾進衛根本就沒有和孫承宗在一起,並不在明軍的主力軍中。而是隻帶著盧象升的八百民壯,用以卵擊石地態勢,義無反顧地前去阻擊屠殺了關內百姓後想逃的劊子手。

再說鍾進衛在和顧百川話別之後,就率領八百民壯匆匆往清水明月關方向進發。

為了趕時間,他們是在路上討論完成了假扮建虜偷襲清水明月關的行動細節。

在天色將近傍晚之時,終於趕到清水明月關附近。

八百民壯隱藏在較遠的地方,為首的鐘進衛和盧象升等人則潛藏就近觀察。

清水明月關建在山勢險峻的鳳凰山上,關城為磚砌,高二丈九尺,週三百八十七丈有奇,東、南各有一門。對峙的山峰間有沙河自北向南流過,給清水明月關增加了一道天然的防禦屏障。

清水明月關的兩側山頂都建有小型城堡,除了防禦之外,還用作烽火傳訊之用。

但建虜奪取了清水明月關之後,把山頂的城堡都給拆了。因為他們用不著那山頂的城堡,也不想萬一給明軍奪過去的話,再能用。

於海靜在以前的時候,來過幾次,因此瞭解地形。他低聲把他所瞭解的情況一一說給邊上的幾個人聽,方便他們做出判斷。

“這關口是和喜峰口一樣,是長城防線的重要關口。兩邊的山勢太過險峻,很難攀爬,又有沙河護著,在這時候如果落水的話,根本就恢復不了戰鬥力。如果強攻關口的話,只能沿著這條官道進攻。”

鍾進衛伏在一個大塊的岩石上,探頭看著清水明月關的地形,心裡暗自為這關口的地形讚歎。難怪大明會在此處修建這關口,果然是易守難攻之地。

不過鍾進衛發現一個情況,他轉過頭對於海靜道:“建虜的防守好像很鬆弛,城門大開,城牆上的人頭難得見到幾個,不會是躲在裡面埋伏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