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京師紫禁城文華殿內,崇禎皇帝在和首輔溫體仁討論最近實施的政策。

“溫卿,都察院監察制度的革新情況實施得如何了?”

“回陛下,當前的御史太少,各地只是搭了一個框架而已。都察院所屬地方上的按察司主管各省的刑名,之前並未有對地方文官的監察職能。此事也正要向陛下稟告,是另行成立一個衙門還是在按察司內單獨設立一處監察分司?”

崇禎皇帝聽了,想了一會,然後諮詢溫體仁道:“溫卿以為呢?”

“陛下,臣以為,如若另行成立一處衙門,則耗費較大,眼下的財政不足以支撐在全國建立一系列的新衙門。”溫體仁回答道。

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銀錢的支援。現在正在和建虜決戰,意外得到的這筆贖罪銀得留著應付戰事,還要撥出一部分來讓中興侯那邊的國企能運轉起來,以便錢能生錢,根本就沒有額外的錢來做其他事情。

如果要真有餘錢,崇禎皇帝首先要做的也是賑災,而不是新建不能生財的衙門。

他默默地算著銀錢的用處,真感覺要是有一個聚寶盆就好了,丟一錠金元寶進去,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拿元寶來用了,自己也就不會為銀錢愁得頭髮都要白了。

從這個事情上面,他又想到鍾進衛不知道這時在幹啥。

要不是軍中的事情讓自己接二連三地失望,如果不是擔心他們觸敵即潰,甚至還要擔心他們投敵,鍾進衛這個寶貴的人才就不會放出去監軍。

讓鍾進衛一心管著國企,管著銀行,把大明的財政先搞活了,這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明明知道鍾進衛做什麼活最合適,卻無法調過去做。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不由得嘆了一口氣,皇帝有時候也不是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啊!

溫體仁回答完之後,看著崇禎皇帝,沒想皇帝開始發呆。過了一會,還嘆了一口氣,不由得一愣。

然後他馬上想到皇上應該是為大明財政發愁,可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處處用錢,處處沒錢,大明的首輔,雖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沒有錢,實在不好當啊!

文華殿內的兩人默默相對無語,過了一會,還是崇禎皇帝先打破了沉默,對溫體仁說道:“溫卿回去和內閣議一議,看是否能在按察司內單獨成立分司,專察地方文官的廉政,設舉報處,接受舉報。”

“是,陛下。”溫體仁對此自然沒有問題,他在前面說的時候,其實就是傾向於採取這個方法。

“大明皇家銀行的情況怎麼樣了?”崇禎皇帝又問出一個關心的問題。

溫體仁聽了,微微搖頭道:“陛下,自從京畿之戰開始後,原本少數百姓拿銀兩來兌換紙幣的事兒就沒有了。一些收紙幣的商家,原本是每天傍晚之時才來用紙幣兌換銀兩,但現在是半天就來銀行兌換一次銀兩。另外一些朝廷官員拿紙幣來兌換銀兩的事兒也在增加。”

崇禎皇帝聽了,用手按了按太陽穴,然後低聲嘆道:“他們是對朝廷沒有信心,都在看著京畿之戰的結局啊!”

溫體仁聽了點點頭,不但大明的百姓對京畿之戰難猜勝負,連朝廷的官員都沒有信心,自然就對朝廷發的紙幣也存在疑慮,哪怕是有銀兩可以隨時兌換作為背書都不行。

如果京畿之戰能打贏,大明的上下就會對朝廷有信心,那麼其他事情才會好辦很多,否則,以後的日子只能更難。

崇禎皇帝眼神裡帶著一絲擔憂,看著溫體仁問道:“溫卿,你說現在戰事進行地如何了?”

溫體仁自己心裡也沒底,但崇禎皇帝這麼問他,他就只能安慰崇禎皇帝了:“陛下,大軍開拔沒幾天,臣估計,還得過兩天才會有訊息。”

他看崇禎皇帝的眉頭皺了起來,顯然還是很擔心戰局,就又說道:“陛下,京師郊外的勤王軍和其他明軍不一樣,是經過汰兵,去掉老弱的將士。現在白杆軍也來了,又是孫閣老這樣的老臣謀國之將掌握著軍隊。臣以為,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是能打跑建虜。”

戰事開始之前,崇禎皇帝也曾意氣風發,企圖把建虜一舉殲滅。

但他在發現戰事關係到很多方面,勝負影響很多事情後,就變得忐忑起來,甚至不像之前那麼自信,變得和普通人一樣擔心戰局的勝負。

崇禎皇帝現在聽一向穩重地首輔說出這番話,才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太緊張了。

於是,他輕輕地長吸一口氣,舒緩下剛才因為想戰事而帶來的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