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進衛是在文華殿見到的崇禎皇帝,內閣首輔溫體仁也在場。

他發現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的精神都不是很好,睡眠不足是一個方面,神態中還透著一股焦慮和擔憂。

崇禎皇帝看到鍾進衛進殿來,想要行禮,連忙制止道:“鍾師傅不必多禮。”

然後看到鍾進衛幾日不見,消瘦了不少,但精神不錯,就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下次不要去冒險,朕這邊可是離不得你啊!”

“謝陛下關心,不過說真的,這次出去學到了不少東西。”鍾進衛笑著說道。

鍾進衛的笑容感染了殿內的人,溫體仁笑著出息他:“怎麼,中興伯立了大功回來還這麼謙虛?”

“溫大人是說滅了四千蒙古韃子的事?這都是領軍的何可綱和曹文詔指揮有方,將士用命的結果,我只是一邊看看而已。這打仗的事,口頭說和實際做還真不一樣!”鍾進衛轉向溫體仁解釋了下,然後感嘆了一句。

溫體仁看著充滿陽光的鐘進衛,一邊捋起了自己的長鬚,一邊在心裡想道:“這後世來的人都像中興伯一樣謙虛,豁達麼,現在都難得見到不搶功的將領了。”

鍾進衛不知道溫體仁在暗暗表揚自己,他又轉向崇禎皇帝道:“陛下,臣還有一事,得恭喜陛下!”

“哦,喜從何來?”崇禎皇帝最近都要煩死了,除了剛聽說鍾進衛所在的騎軍殲滅了四千蒙古韃子之外,就沒開心過。

“昌黎憑著一群鄉兵,抵擋住了幾萬韃子的攻城。臣這有具體的捷報和立功人員名單,請皇上過目。”鍾進衛說著拿出左應選給他的捷報,讓內侍轉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一聽,還以為是什麼喜事呢,原來還是昌黎之事,這不是已知的事情麼。

他現在也沒心思仔細看這份捷報,隨手翻了下就暫時放在了一邊,想著朝局,準備讓鍾師傅說說這件重要的事。

鍾進衛一直看著崇禎皇帝,看他好像心不在焉,一幅不重視的樣子,就知道他是憂心反腐的事情。

於是,鍾進衛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臣相信,這昌黎之戰會是和京畿之地建虜戰役的轉折點。所以,臣恭喜陛下!”

建虜也同樣是崇禎皇帝的心病,現在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就來了興趣,問鍾進衛道:“鍾師傅,此話怎講?”

溫體仁也很是關心,看著鍾進衛,等著他的解釋。

“陛下,建虜剛破關時,勢如破竹,兵鋒無人可擋。我們的重鎮如遵化,永平一天就失陷了。如果在當時,有人跟您說,建虜幾萬大軍攻不下一座只有鄉兵防守的縣城,其領頭的縣令還只上任了三天,您聽到後會信麼?”鍾進衛採取引導的方式開始論述他的理由。

“不信。”崇禎皇帝搖搖頭。

“但現在的事實是昌黎守住了,建虜為攻打昌黎損兵折將卻奈何不得。這足以說明建虜的銳氣已失,不復進關之勇。”

鍾進衛說這話時想起了二戰時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過程很相似。

“那又如何?”崇禎皇帝不是很明白。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現在韃子士卒不敢拼死,將領愛惜羽毛,士氣就不會高。這冷兵器時代計程車氣是最為重要的。”鍾進衛解釋道。

“冷兵器?”溫體仁並不是很懂軍事,聽到一個新名詞,就不明白了。

鍾進衛看看殿內的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知道自己來歷,就解釋道:“在我家鄉,全部都是火器作戰的,相對於刀槍劍戟的時代,前者稱為熱兵器時代,後者稱為冷兵器時代。”

解釋完這個概念後,鍾進衛又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建虜無敵的印象怕是刻在北方戰區所有軍民的骨子上了。自從多年前開始,我們主動發起的戰役都遭失敗,面對建虜只能據城而守,士卒對上建虜,還沒開戰,心裡就先怕了幾分,這仗就不好打了。但現在,卻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崇禎皇帝一聽,連忙問道:“什麼機會?”

“就是鼓舞士氣的機會,我們要大力宣揚昌黎之勝,讓所有人都知道,建虜連一群鄉兵把守的小城都打不下來,建虜還有什麼可怕的?”鍾進衛提高聲音說道,語氣堅定有力又烘托了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