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進衛一邊看,一邊在心裡想著怎麼給崇禎皇帝提供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

他一直看著這份奏章,時間長到崇禎皇帝快忍不住想問的時候,才看到他把奏章收了起來,準備說話。

事情本來不會這麼糟,溫體仁勸諫了崇禎皇帝好幾次,但他還要考慮考慮。結果就在崇禎皇帝猶豫期間,風雲突變,一發不可收拾。

現狀已經是這樣了,也不急在這一刻,鍾進衛能夠認真的在看,說明是有在動腦子,所以溫體仁的耐心倒是很好,一直不急不躁。

鍾進衛抬頭看到崇禎皇帝一臉焦急之色,就用平和地聲音說道:“陛下,臣之前的時候有和您說過官員腐敗的事,不知您還記得不?”

說完之後,他看看在他右側的溫體仁,然後又轉回頭,沒等崇禎皇帝回想起來答覆他的問題,就又說道:“陛下,溫大人也在,臣想一起來理一理這個腐敗問題,然後再看目前的情況如何解決,您看可以麼?”

“鍾師傅,請說。”崇禎皇帝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就知道他肯定是有想法能解決目前的朝局,心裡一下安定下來,也用平緩地語調說道。

“陛下、溫大人,官員腐敗這個問題,應該是歷朝歷代都存在的問題,要滅絕怕是不可能的,是吧?”鍾進衛問道。

“那中興伯怎麼個看法呢?”溫體仁先說話了,崇禎皇帝本來想點頭的,看溫體仁已說話,就不再點頭,聽著兩人的對話。

“我的看法暫時不急著說,先說本朝太祖,應該是任何一個皇帝都沒有比太祖更重視反腐了吧?”鍾進衛沒有回答溫體仁的話,而是再問了一個問題。

“正是。”溫體仁點點頭。

“那個時候的貪腐敢公之於眾麼?會像現在這樣肆無忌憚麼?會有全員參與的這種廣度麼?”鍾進衛一連問出了三個問題。

答案是顯而易見地,所以鍾進衛也沒等溫體仁回答,就繼續接著說道:“很顯然,貪腐程度最輕的時候就是洪武年間,然後程度慢慢加重,一直到今天這個地步。那為什麼會加重呢?”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知道鍾進衛會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也就不回答,等著鍾進衛繼續往下說。

“在臣看來,是有兩個原因導致的。”鍾進衛面對著崇禎皇帝說道。

這下,崇禎皇帝忍不住了,問鍾進衛道:“那兩個原因?”

“臣以為,第一是因為太祖所立的各項反腐制度沒有得到始終如一的執行。為什麼會這樣呢?”鍾進衛始終用這種問答式的方式來引導別人,這也是他在後世時候做專案的一個習慣。

崇禎皇帝已經被他的話給吸引住了,不再淡定地等著鍾進衛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問鍾進衛道:“為什麼?”

“因為制度的執行者也參與了貪腐,比如監察百官的御史,偵緝官民的廠衛都參與了進去,這從這份奏章上的名單就可以看出來。”鍾進衛回答道。

然後他又接著說出第二個原因:“第二,客觀原因造成了貪腐的隊伍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貪腐的泛濫。”

“鍾師傅,何為客觀?”崇禎皇帝問道,這次是個哲學用詞,後世的人都知道,但古代人並不清楚。

“哦,客觀就是環境的因素,人主動去做某事叫主觀,與之對應的就是客觀。就剛才所說的第二點,官員俸祿在實際上不夠他們花銷,甚至維持日常生活,迫使他們去貪腐,這個就叫客觀原因。”

有關官員俸祿不夠使用的事情,鍾進衛之前已經向崇禎皇帝說過這個問題,所以就沒再重複。

這事也隔了沒多少天,崇禎皇帝自然也是記得的。至於溫體仁嘛,不用鍾進衛說,他本就知道。